童玲也不確定自己可能會與哪些人協作,所以她按照長久以來養成的習慣,逮住機會就盡可能的嘗試觀察旁人。
看人先看面,觀摩其言行舉止,這是最快的初步了解一個人百分之五十的辦法。
那么等到萬一需要協同作戰時,她便可以盡可能準確預判戰友的行動模式,并及時調整自己的策略。
會議室最前列的,是一群形態各異的低矮戰士。
這些戰士雖然身材矮小,但不代表他們弱。
他們的骨骼密度通常比較大,內臟五官和肌肉的纖維強度更高,他們習慣了生活在高重力環境中。
如今的戰斗員共分為三類,其中一類是如同虛擬歷史中舊時代里的裝甲戰士,這類戰士的隨機應變能力最強,可以將裝備的潛能發揮到最大。
但這類戰士最少,因為對戰斗員的直覺反應能力、基因喚醒度與身體素質的要求過高。
大部分裝甲戰士的身材都較為低矮,最高也不會超過兩米。
第二類則是童玲這般的裝甲機師。在出戰時,裝甲機師也會呆在裝甲里,便于進行實時編程。但與裝甲戰士相比,在整個戰斗過程中,裝甲機師只需要承受與應對裝甲完成變向機動時的沖擊力。
第二類戰士的數量次之。
第三類戰士則是這條時間線里占據主導地位的純機師,也是童玲本該成為的那種人。
童玲最關注的,便是裝甲戰士。
她的情況比較特殊。
雖然她迄今為止都只以第二類戰士的姿態出戰,但其實她一直接受的卻是裝甲戰士的模擬訓練。
只不過她始終未能完成T100的最后一步終極考核。
在T哥的評價里,她依然是一名不合格的裝甲戰士,是未完成體,貿然以裝甲戰士的姿態出現在戰場上,容易白白送命。
當然,童玲堅信自己遲早有一天能通過考核,成為一名真正的裝甲戰士。
童玲大約觀察了不足三分鐘,艦隊總指揮官秦光終于姍姍來遲。
秦光出現在主席臺上后講的第一句話是這樣的。
“各位,你們都曾經是不同戰場中打下赫赫威名的佼佼者。但我想知道,誰是你們中最強的那個。”
秦光只一句,便讓全場嘩然。
只有秦光自己才知道他究竟作何打算。
一天前,秦光終于被吸收進了救世會,成為救世會的核心知情者之一。
當然,他依然不知道陳鋒現在還活著,更不知道陳鋒正在謀劃復活。
秦光接觸到的是救世會中的另一重焦慮。
到目前為止,依然沒有任何一個戰士,表現出在操作同級裝備時可與先哲在虛無歷史中展現出的戰力相提并論的天賦與潛力。
假定這次先哲真不能復活,在三十一世紀時,人類如何才能填補沒有陳鋒導致的尖端戰力缺口?
這是個巨大的問題。
不能把文明的希望寄托在另一個尚未誕生的戰士林布身上。
最穩妥的辦法,是要從現在開始就嘗試培養超階戰士,并形成一整套培養體系,盡可能提高人類誕生超階戰士的可能性。
在目前所有人類軍隊中,最有可能誕生超階戰士的,當然是集中了大量戰斗天才,前往執行最危險的任務,很可能會面對最高烈度戰爭的無名艦隊。
所以秦光決定更改選拔程序,嘗試點燃更激烈的對抗意識。
這行為俗稱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