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李國棟反駁說:“蒸汽機誕生之后,陸地上的交通速度將會遠遠超過水運的速度。今后的船運將會以貨運為主,乘客要來往于京滬之間,還是會選擇陸上交通。”
其實在后世,滬寧之間的水上交通就十分發達,有長江航線,有蘇州河,有運河等多條水上交通線路。但是并不影響鐵路交通。在滬寧之間,有京滬鐵路、滬寧高鐵、京滬高鐵,六線并行,如此發達的鐵路交通,照樣能夠吃得飽。水上交通是運貨,鐵路載客為主。姑且別說進入高鐵時代,就說蒸汽機時代,滬寧鐵路也十分重要。民國時期,上海到南京既有輪船,也有火車,但乘客來往兩地之間,還是寧可乘坐火車。
就拿民國時期來講,上海到南京,輪船需要十幾個小時,而且乘船也沒有乘坐火車方便。火車最快的是從日本人手里沒收來的亞細亞號列車,全程只要四個小時;就算是慢車,也只需要八個小時,上車睡一覺,第二天一早就到了。
所以說,鐵路和水運并不矛盾。
或許在蒸汽機誕生之前,這條鐵路無論是速度還是運輸量,都遠遠比不過水運。但李國棟是從發展的眼光來看。只是他當然不可能說,將來的火車速度可以超過一百公里的時速。
最終,宋應星他們沒有辦法,也只能同意了李國棟提出的修建京滬鐵路的方案。盡管宋應星心中不服,可是他還是順從了。
果然不出所料,同祁家兄弟一提起建造長途有軌馬車的事情之后,祁家兄弟都一致認為,修建這條線路肯定是虧本的。他們是資本家,不是慈善家。虧本的生意資本家肯定不會做,但是殺頭的生意,只要利潤高,資本家都會搶著做。
宋應星長嘆了一聲道:“不需要你們出銀子,修建這條線路的銀子都是皇家內庫出的,你們只要負責把路修好,內庫自然會給你們工程費用。還有,你們為這條鐵路造車,內庫也會給你們銀子購買有軌馬車。”
接著,宋應星又拿出了一張圖紙,那是一張超大型有軌馬車的圖紙。
“這種馬車,有兩個轉向架,每個轉向架上有四個輪子,一共有四對車輪,也就是八個車輪,這種車的重量大概在兩萬斤到五萬斤之間。”宋應星指著圖紙說道。
“那么重啊?”祁理孫倒抽了一口冷氣,“這簡直是把船搬上陸地了!”
“不管了,先造吧,反正太后娘娘和王公公出這些銀子。”
這些銀子都是從內庫出的,反正那些銀子也都是李國棟之前幫崇禎賺來的。崇禎在的時候十分小氣,畢竟他也是窮怕了。現在崇禎不在了,要怎么用銀子,張嫣對李國棟可以說是百分之百的支持,無論是擴建新軍,還是修建基礎設施,張嫣都毫不猶豫的拿出銀子。而李國棟的修建的那些基礎設施,建造的公司,總是可以賺回更多的銀子。
至于打造新軍花費的銀子當然沒辦法收回,可是有了新軍,可以北伐中原啊。
而修建鐵路,這個項目不賺錢,又不能北伐中原收復江山社稷,這種項目王承恩或許不會同意,但張嫣那邊肯定大筆一揮,就給批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