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謹日夜兼程到洛陽,沒有回家就直接揭了通緝自己的榜文,到尚書省報到,由于是朝廷欽犯,尚書省的官員趕忙把他帶進宮里。
胡太后非常的驚訝,她立即傳見于謹。于謹將河北戰況一五一十向太后做了匯報。
“請太后明鑒,元融左軍被殺,可見葛榮勢力很強大,所以北征軍必須養精蓄銳以待戰機,如果貿然出擊,可能會讓北征軍全軍覆沒。”
胡太后恍然大悟,于是下令于謹不但無罪,還予以重賞。但太后現在也不想跟元徽、元晏等人翻臉,況且元淵現在沒有謀反,也不能表明他他將來不會謀反,畢竟無風不起浪。太后覺得像于謹這樣能干的人不能繼續留在元淵身邊。于是下令將于謹留在洛陽做官。
正如侍中元晏所說,于謹不僅是元淵的左膀右臂,更是元淵的大腦。沒有了于謹在身邊的元淵很快便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元淵面對葛榮大軍,隨時都可能被攻擊,朝廷又猜忌自己,無奈之下,他決定退兵,率領殘余隊伍向定州而來。元淵曾在定州做過定州刺史,在那里他還是有群眾基礎的。
然而,人走茶涼,定州現在是楊津說了算。
受朝廷影響,定州刺史楊津也懷疑元淵有異心,閉門不開。元淵只得暫時駐軍在定州城南佛寺中。元淵一時思神慌亂,不知該如何是好?思來想去,他認為自己要翻盤只能靠手里的這支軍隊,只有牢牢抓住軍隊的控制權,才有可能保證自己的安全。于是他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
兩天后的晚上,他召集都督毛謚等人,握住他們的手,要歃血為盟。毛謚等將領越想越覺得可疑,不知元淵何以說“危難之際”、“相互扶持”,又相互盟約。要知道元淵乃皇室宗親,按鮮卑舊制,主將跟屬將是主奴關系,元淵的這種臨時抱佛腳的行為,反倒增加了部將的懷疑。
毛謚暗中來到定州城,密見刺史楊津,將所見所慮詳述一番,說廣陽王可能有不軌的想法。定州刺史楊津立即派給毛謚兵馬,讓他剿滅元淵。元淵得到消息馬上逃走,毛謚在后面緊緊追趕,同時宣傳說元淵要謀反,元淵隊伍很快軍心散亂,最后只剩下幾個親隨跟著,其余的全部投奔毛謚。
元淵與親信來到博陵地面,恰好碰到了葛榮的偵察兵,元淵數人被擒到葛榮大帳。元淵到了葛榮的大營,立即被葛榮斬首。
但城陽王元徽向胡太后報告:元淵已降賊!于是胡太后下令革去廣陽王元淵爵位,在洛陽的家屬全部被羈押。
自至,北魏朝廷再無大將可用!胡太后自毀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