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他們繼續蟄伏等待機會的,只會自尋死路。”
“是故,他們要么放棄報仇,要么……就準備傾力一擊,對抗帝國,以成大事!”
“那便是接下來帝國不會安穩太久的一個緣由!”
“……”
米粥已經上鍋了,柴火也都齊備的。
早餐的小菜也都是現成的。
年輕人在庖廚之地彎下身子,將粗細不一的柴火有序填入灶臺下,于先前語論之事,娓娓道出。
老師!
老師肯定不是普通人。
肯定是一位高人。
老師的真正身份是誰?
自己不清楚,也沒必要去了解。
老師,肯定是歷經過大事的。
肯定是做過大事的。
甚至于……還曾在秦國做過大官,老師為自己講解兵道諸論的時候,引用的一些戰事,十分詳細,十分清楚。
有一些事,都可以稱得上隱秘之事了,老師卻知道。
上天讓自己遇到老師,是自己的機緣。
天下大勢如何,老師……想來比自己看的還要清楚一些,若可……也能趁著這件事請教一番。
若能提前把握天下大勢脈絡,于將來的功業之事,當會更加的有助力。
“一個緣由?”
“說的……有那么一點點道理。”
“人心、人性是最難把握之事。”
“諸國淪亡之人,之所以執著于復國,重建社稷宗廟是其一,重新享受尊榮尊貴也是重要之事。”
“諸國純正的王族后裔已經不多了,起事的閑散之人……心思難料。”
“有點意思。”
“還有別的緣由?”
“……”
老者微微頷首,信能夠看到那些,能夠想到將來的一些事,這份心思和眼力已經不錯了。
為將者,就是要有一雙從尋常事中看到一些不尋常事的眼睛。
百多年前,馬陵道之戰。
齊國孫臏采取減灶之計,使得龐涓中計,以至于兵敗身死,若是那個時候龐涓少操心一些,或許就不一樣了。
“別的緣由?”
“……”
“嗯,那就是……帝國軍中之事了。”
“老師,如今的帝國軍中,以九原之地的蒙恬上將軍、東郡之地的通武侯王賁名聲最為顯赫!”
“蒙氏一族、王氏一族,也是帝國最為顯赫的兵家豪族。”
“近些年來,我所觀……咸陽也在逐步施展策略,削弱兩大兵家大族在軍中的力量。”
“有始皇帝陛下在,蒙氏一族、王氏一族也沒有什么動靜,也不敢有什么動靜。”
“可……萬一……。”
“萬一……始皇帝陛下有礙呢?數年來,多有傳聞,始皇帝陛下貴體抱恙,想來肯定是有礙的。”
“無論嚴重與否,另外一件事就比較重要了。”
“從數百年來的諸國傳承來看,帝國也當早早立下太子儲君之位了。”
“太子儲君!”
“始皇帝陛下一直都沒有立下,早年間,是有好處的,可以讓帝國權力更加匯合一處,有助于東出大業,有助于統御天下諸郡。”
“如今,該立下太子儲君了。”
“若是立下太子儲君,誰的可能最大?”
“是多年來,一直名聲不弱的公子扶蘇?”
“亦或者近些年來名聲漸起的公子高?”
“還是咸陽之內的其余公子?”
“若是公子扶蘇,那么,帝國的隱患就來了。”
“以公子扶蘇和蒙氏一族的交情,若然扶蘇公子為太子儲君,那么,蒙氏一族必然做大。”
“再加上蒙恬上將軍正在攻伐北胡匈奴,以帝國之力,只要諸夏不亂,早晚有成,蒙氏一族的聲威會更勝現在!”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