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的漢字
一撇一捺都是故事”
這段歌詞竟然和“好優秀的中國人,好優美的中國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到目前為止,粉絲們還沒聽到讓他們驚艷之處。
“說好的生僻字呢?這歌詞,一點也不生僻嘛。”
“不過聽著很自豪!五千年歷史,一撇一捺都是故事。好像除了我們漢字,其他文字都沒有這樣的魅力。”
“哈哈哈,只有漢字發展出了書法……我們的漢字和書寫,都隱隱透著書寫者的性格和精神。你去看看英文,能從中看出韻味來?”
“一撇一捺,我們可以寫出花樣來。可以是楷書,可以是行書,可以是隸書,可以是狂草~~~千變萬化!心境變了,字也就變了。”
“所以真的很喜歡我們的文字啊。”
“嗚嗚嗚,我華夏的老祖宗太牛了。”
華夏的文明體系是如此獨特。
漢字體系是如此獨特。
漢字掌握幾千個就能組合出無數的詞句來。造新詞,只需要把不同的字組合在一起。
但如果英文要造一個新詞。
那簡直就是開天辟地蹦出一個字來。
所以被英語璀璨過的學生黨們,都能明顯感覺到,我已經掌握了五六千詞,但特么一考試還是讀不懂文章!
因為單詞太多了。
各種后綴,各種詞性,簡直讓人發瘋。
都說漢語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
但蘇晨認為實際上漢語是世界上最簡潔的語言。
一字多義。
沒有那些多到讓人發瘋的后綴和詞性,也沒有長到離譜的單詞……你幾十個字母的長單詞。抱歉,我漢語一兩個字就可以表達出來。
如果要把漢語水平提高到文言文的高度。
那更是簡潔到離譜。
文言文沒一個多的字。
蘇晨經常想,為什么古人寫書寫文章,總是言簡意賅,寥寥數語。而現代人常常長篇累牘,還把一件事講得似是而非。
思來想去蘇晨找到了答案。
竹簡時代,刻字特么費勁啊!誰特么寫個幾百萬字,幾千萬字,那特么腦子有病!
到了紙張發明,但紙也貴啊!都說洛陽紙貴!花了大把銀子買的紙,還不得充分利用起來?用盡可能短的篇幅記錄盡可能多的內容。
所以華夏古人惜字如金。
那是有道理的。
大家討論起了漢字。
最后才發現討論的焦點偏離了啊。
我們不是該說生僻字?
于是觀眾的思緒又回到了歌曲上來。
“跪舉火把虔誠像道光
四方田地落谷成倉
古人象形聲意辨惡良
魃魈魁鬾魑魅魍魎”
聽到最后一句,大家都忍不住去看字幕。
因為他們發現!
這首歌好像聽了!
但好像又沒聽。
就像考英語聽力,聽著廣播里人家已經讀過了,但讀得啥啊?
完全沒聽懂。
看了字幕大家才發現,歌詞竟然是這樣子的……
“來了來了!終于點題了。”
“魑魅魍魎認識,嗯,第四個字,怎么讀來著?”
“báxiāokuíjìchīmèiwǎngliǎng”
“感謝字幕君。”
“哈哈,所以,蘇爹這首歌是把這些很難的字,全部湊在一起?”
觀眾們終于看出了些許端倪。
李宗勝、羅群等人神色精彩起來。
“這也可以?”羅群簡直被蘇晨的腦洞給震驚到了。
有了繞口令,現在搞出個“疑難雜字”。
比繞口令還難唱啊。
繞口令最多饒舌。
這《生僻字》好像有點磕牙,有點燙嘴。
而最難為的還是翻譯君,要把魑魅魍魎等等字翻譯成大和語,那可得絞盡腦汁啊……
大和人也是看得一臉懵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