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247神醫扁鵲
神醫扁鵲,姬姓,秦氏,名越人,約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七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年),期渤海郡鄭(今河北滄州市任丘市)人,春秋戰國時期名醫,中國古代五大醫學家之首,
扁鵲在長期醫療實踐中,刻苦研究,總結經驗,反對巫術,創立望、聞、問、切的四診法。成為一個學識淵博,醫術高明之醫,踏遍五州四海為民解除疾病痛苦,其美德廣播天涯海角。扁鵲在行醫同時,對醫學之研究從未松懈。
初醫好趙簡子五日不醒之癥,趙賜其蓬鵲山田四萬畝于扁鵲,此地乃蓬鵲山之首,扁鵲洞府上面,有翩翩欲飛天然石鵲和靜觀天下神奇石人形象,趙人視秦越人為吉祥喜鵲一般,而尊稱其為“扁鵲”。扁鵲游醫虢國,虢太子之“尸厥癥”得以起死回生,開創“帶下醫”(婦科)、“耳目痹醫”(五官科)“小兒醫”(兒科)等醫學領域之先河。后在咸陽遭秦太醫李醯妒忌殺害,蓬鵲山趙人不遠千里,從咸陽抱回其頭顱,葬在山下,建廟立祠,世代奉祀。
卷之248華佗
華佗(約公元145年--208年),華姓名佗,一名旉,字元化,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建安三神醫之一,道教尊之為醫神。
華佗一生行醫于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聲譽頗著,精通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尤擅外科,曾用“麻沸散”施剖腹術,為世界醫學史全身麻醉之開創者。被人譽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華佗人主張“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科學理論,倡導醫療體育,模仿虎、鹿、熊、猿、鳥動作和姿態,創造了“五禽之戲”,即一叫虎戲,二叫鹿戲,三叫熊戲,四叫猿戲,五叫鳥戲,年齡體弱通過“五禽戲”這種健身操式的鍛煉得到受益。《三國志》曰:“華佗之醫診,杜夔之聲樂,朱建平之相術,周宣之相夢,管輅之術筮,誠皆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絕技矣。昔史遷著扁鵲、倉公、日者之傳,所以廣異聞而表奇事也。故存錄云爾。”傳說晚年因遭曹操懷疑,下獄被拷問致死。此說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卷之249醫圣張仲景
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張姓,名機,字仲景,南陽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后人尊稱為“醫圣”,道教尊之為醫神。
張仲景出生于東漢末年一個沒落的官僚家庭,其父張宗漢乃一讀書人,在朝廷為官。當時統治階級出現“黨錮之禍”,政治黑暗,朝政腐敗。軍閥、豪強爭霸于中原刀兵四起,農民起義風起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