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最能直接百姓之神,轄區內凡婚喪喜事、天災人禍、雞鳴狗盜、婆媳不和、鄰里糾紛之事都要過問處理。總是以慈祥老翁形象出場,與人為善。《集說詮真》云:“今之土地祠,幾遍城鄉鎮市,其中塑像,或如鶴發雞皮之老叟。或如蒼髯赤面之武夫……但俱稱土地公公。或祈年豐,或禱時雨,供香炷,焚楮帛,紛紛膜拜,必敬必誠。”秦漢以后為民俗廣泛祀奉,民間信仰極為普遍,土地神乃唯一地方保護神。
卷之256山神
山神,地方之神,中國民間傳說中神靈之一。山神崇拜乃是一種原始自然崇拜。人類需要自然,依賴自然,同時也敬畏自然。對山神崇拜在中國也許是最古老自然崇拜之一。《山海經》記載了貳萬千年前有關山神之各類傳說。禮記·祭法》曰:“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太平廣記》記錄了大禹囚禁商章氏、兜廬氏等山神故事。古人將山岳人格化、神化并加以崇拜。古人認為在我們身邊的一切都有神靈存在,道教有五岳大帝尊神,即東岳泰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此代表道教對山神以大的尊崇概念。中國的大小山丘不計其數,有大山神,自然也會有小山神,也就是屬地山神。山神本身就是山之本身,山之孕育的石頭、動植物等依附于山,與有有成為一個整體,有時分解獨立,每座山逐漸皆有自己獨立之神掌管一方吉兇、豐收、戰爭與太平。
以雞、羊、豬或玉石等為祭品,投入山谷或懸在樹梢,祈求地方神保地方平安,賜福于地方。
卷之257井神
井神,又稱水母娘娘、水母,中國民間傳說中神靈之一。
我國民間就祭祀小神由來已久,人們祈望家宅平安,人丁興旺,六畜豐泰。五祀之門、戶、井、灶、土與百姓生活時時依存。在遠離河流地區,井水成為人們生存之源,故井神自然成為“家神”來祭祀。《呂氏春秋》云,每年的十一月,天子要派人祭祀四海、大川、名源、淵澤、井泉。
傳說唐朝儀鳳年間,書生柳毅赴京應考落第,路遇洞庭龍君之女,柳毅受托至庭湖,在君山找到橘井,直下龍宮將龍女書信送上。錢塘龍君化身百丈赤龍,滅涇陽小龍,接回龍女。后將橘井傳頌為井神。又說井神,本名柳春英,太原金勝村人。柳春英春善良賢慧,勤勞儉樸,能忍能讓,但遇到一個刁蠻的婆婆。一次擔水途遇到一牽白馬老叟,其馬啞飲掉前桶水,重復三日,老叟曰:“老朽乃白衣大仙,送馬鞭一條,置于水甕,水自上涌。”此后吃水猶如今天的自來水,四鄰五舍均享受到“自來水”帶來之天賜之福,故稱柳春英為水母娘娘,簡稱水母。
卷之258媽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