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接下第六個關于市政工程的正父回購方案幾乎讓聯合方一方相要集體罵娘。
煙雨市正父提出,聯合方可以在煙雨市設立銷售公司,然后以銷售公司的地方稅收退稅作為市政工程款的付款方法。
這簡直讓聯合方的公司倒吸了一口涼氣,幾乎想要放棄談判,這煙雨市正父需要搞的這么小氣嗎?
但是生氣歸生氣,聯合方最后還是讓陸北辰表達了意見:”丁市長,我們聯合一方,楊達建設屬于央企下屬的子公司,實際會產生的地方稅務不會很多。
而三家上市公司均是化工企業,所以面臨一件很尷尬的事,您為政一方,自然知道地方政府對化工企業的態度猶如雞肋,一方面他看中幾家企業帶來的巨額稅收,另一方面卻對化工企業的污染問題什么頭疼。
這三家企業自然可以把銷售公司開到煙雨市以求合理的避稅,但是一旦當地正父察覺到幾家企業把污染留在地方,而把稅收繳到煙雨市,那么大本營的日子恐怕不太好過。
畢竟煙雨湖南岸需要新建歷史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新市正中心、市民廣場等一大批公共建筑,所產生的總建筑投入不少于10億元,按照目前的融資成本,每個光利息支出就超過8000萬元以上。
即使貴市領導提出一方案是可行的,這么大的資金體量,要靠聯合方幾家產生的稅收,恐怕支付利息都非常勉強,等到收回全部的工程款,需要等到何年何月?”
丁光川一愣,這才發覺煙雨市一方確實是把問題想簡單了,尤其是把聯合方可能會產生的稅收考慮的太過于樂觀了。
更何況,對于煙雨市本地的企業來說,這個方法或許是一個雙贏的結果,但是對于聯合方的幾個企業來說,就存在了與大本營所在地正父爭利的事情。
光是引進了海綿城市建設所需的資金和技術,對于煙雨市來說,雖然可以加快城市建設步伐,改善人居環境,但是從長遠的稅收考慮,總是煙雨市的一塊心病。
所以丁光川不愿意放棄這個初衷。
他又提出來歡迎三家上市公司來煙雨市設立新的生產基地,并且以煙雨市下屬縣級市鹽市的瀕海區土地零地價作為引進條件。
三大企業無動于衷,畢竟這種跨地區投資不是兒戲,光是運輸和管理成本就需要企業好好審時度勢了,更何況北川和忠程的產品還有同質性,BXF也不允許新設項目,所以實際也沒有可操作性。
一句話,煙雨湖項目只不過是大家拿閑余資金一起來賺錢的,不能因為煙雨湖項目牽動本體項目的運行,這屬于舍本逐木。
談判又一次陷入僵局,最好是張慕當起了和事佬,向丁光川提出楊木建設可以大部分的稅收審報在煙雨市完成,而三家上市公司確保自身產品全年銷售的10%可以在煙雨市的貿易公司體現,但煙雨市需要提供地稅的部分返還。
在此基礎上,把地方基礎設施的回購與企業的退稅分離開來,這樣的話雙方互相給了一下面子,事情才有繼續下去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