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嬪妃之首的愨貴妃更是笑意全無,眼角輕挑,滿臉不悅,表面功夫都懶得做了。
皇后聽到皇上對三皇子祺徽的贊賞,露出一絲譏笑,眼神微冷,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慍怒。
眾皇子都一一說了些自己的想法,皇上頻頻點頭,皇子們都說完之后皇上對蘇鄲道:“朕年幼時便師從于您,多虧了您的教導,朕才有如今的作為。如今朕的皇子們有幸師承于您,他們是國之根本,他們才是我朝的將來,他們在您的教導下也都學有所成,我朝的千秋萬代必有一半是老師的功勞!”
“老夫才疏學淺,是眾皇子好學且天資甚高,才有這百花齊放的景象啊!”蘇鄲老先生道。
“先生過謙了,先生滿腹經綸,年少時跟隨高祖征戰天下,也曾舌戰群儒,只身夜入敵營策反敵國大將,先生當年的英武誰人不知?天下初安您身拜宰相,卻沒過多久便辭去宰相之職,太祖硬留,才留下您做太傅,教授皇子學業,正因如此,朕才有幸得拜先生為師!您不做宰相是百姓之失,您做太傅是眾皇子之福天下之福啊!”皇上盛贊到。
“老臣惶恐!”蘇鄲聽到這樣的贊賞立刻起身回到。
“先生快請坐,不必多禮!”皇上下意識的跟著起身,趕緊示意蘇鄲落座。
皇上說完后方恍然大悟,道:“今日聊的開心,沒想到竟忘了時辰,大家都餓了吧!”
“傳膳吧!”皇上對李公公道。
皇上話音未落,一個六七歲的稚童跑到殿中央,單膝跪地行了禮,禮數周全的很,挑不出一點毛病,稚嫩的聲音道:“父皇,眾皇兄都說了自己的課業,孩兒還沒說呢!”聲音洪亮,沒有絲毫怯場。
坐在旁邊桌幾的一位嬪妃年紀輕輕且容貌秀麗,滿堂的妃子都衣著華麗,爭奇斗艷,唯獨她一身素衣坐在其中,也并無華麗的首飾,看到孩子沖進前去,想攔卻沒有攔住,自知已經叫不回來了,只能坐在原地看著殿中的孩子,心中似乎生出些隱憂。
皇上哈哈大笑,也很配合的道:“哎呦!是朕的錯,朕怎么把朕的穆兒給忘了,你也說說,最近都學了什么?”皇上對這個兒子也不乏寵愛,甚至說是溺愛。
“近日孩兒學了‘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于武公,公弗許……’”殿中的孩子背了一大段自己最近學的文章,甚是流利。
皇上聽完大喜:“朕的穆兒都已經看《春秋》了?”
“是,父皇,孩兒學得快,就央著先生多教了些!”孩子看到父皇很高興,他便滿臉驕傲的回道。
皇上哈哈大笑,很是開懷!
“是啊皇上,六皇子天資甚高,聞一而知十,小小年紀就頗有自己的見識,行事也果敢,頗有當年太祖之風,恐怕再過幾年老臣就沒有東西可教嘍!依老臣看,倘若將來平定邊境,非六皇子不可!”蘇鄲老先生對六皇子也是盛贊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