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臂和大腿是四肢的各種傳感器單元,雖然是貼身設計的但是穿上還是在感官上人大了一圈,增加小臂大臂小腿大腿一共八個四肢五公斤掛載點,雙肩外側兩個二十公斤掛載點,胸口二十公斤掛載點,腰部左右外側三十公斤掛點。
背部在大改后只能負重一百公斤了,在使用特殊的廉價框架后可以合理的利用盡可能多的負重,成品是負重200公斤下高強度運行8個小時電池是可快速拆卸,奔跑速度17公里每小時跳躍高度兩米。
使用極限報廢時間大致是300小時,因為張澍有意的壓縮成本將價格壓倒了一萬四千元一套,缺點就是手部因為過于復雜沒有機械結構,小組所有成員一共制造了24套樣機送去陸軍的測試部隊進行秘密測試。
接下來的一個月就是測試進行時刻了。
張澍抽空去醫院看望了下李院士,對方現在不能說話,當時的氣體腐蝕了氣管好在助手動作快,陪李院士說了兩句話他就走了。
他準備先搞定推進器在發展其他的,首先確立一個目標:在宇宙空間中方便補給的物質作為燃料。所以目標就是就是三種氣體:氫、氮、氧。
其實與其說是燃料不如說是推進劑,在確定好了大致方向后張澍他用了一個多星期完成設計,在其中因為涉及高膨脹推進劑的內容他一度昏迷,把給他送飯的勤務兵嚇得不輕連忙將他送到醫院。
最后他醒來后干了兩大碗油潑面和好幾個鹵鴨腿才緩過來,李海可被張澍氣的不輕好好的人說倒就倒了,從那之后每天的鍛煉都是他親自看著。
在完成設計后叫來了基地所有的相關項目的人員,他作為主要的發起人來負責會議內容。
“今天我召集大家來,主要是為了一款新型的推進器,主要的結構都在這里了。”張澍就直接的說。
下面的人里見過張澍的不多,主要是合金部門的認識他,新成立的化學小組是新組建的畢竟李院士它們不是專業化學家,還有就是剛剛從航空部門掉過來的研究員們。
“大家可以看到我這里使用的技術和機構,并不是非常先進的那種甚至還有些簡陋,其主要的推力實際來自于推進劑加熱膨脹,所有發動機的本體實際不是那么重要,能承受住氣體膨脹的力就行了。”眾人看了后點頭,不過化學研究員們就不淡定了。
這是啥玩意氧基高氮膨脹劑,這化學式看著咋這么魔幻那,六個氮帶上氫和氧組成的大分子,只要保持一定的壓力就能穩定的以液態存在,沒有壓力就會緩慢的還原,但是只要在非壓力環境下加熱就會迅速的膨脹。
“那個,張工,你寫的這個材料沒錯吧。”一個研究員說。
張澍想說我本來也以為寫錯了:“的確是可行的,我已經自己制備了幾十克試了試,那套理論是沒問題的,我還順便研究了下原理但是比較淺沒深入。我希望諸位能幫我一下這玩意只能算是意外產物。”
“好了,我繼續,這種分子在200度下其實都很穩定只要不和外界接觸即使壓力不足也能維持液態,我們利用受熱迅速還原膨脹來做工實現噴氣引擎的原理,我大致計算了下燃燒膨脹室的溫度不會超過1000度,而且燃燒膨脹室之后沒有葉片也不用考慮吧葉片受壓。”張澍也知道現代噴氣引擎的毛病都在那里。
“推進器的結構就三部分,以電力驅動的進氣渦扇的進氣室,讓推進劑噴出控制和最后加熱的控制室,推進劑還原的燃燒膨脹室。應為電池的存在我的能量幾乎無盡的有些東西能直接放開了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