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喝了口茶說:“就像發現者一樣他可能就是機緣巧合,一推東西同時進行及互相影響又不沖突,我現在只能是用巧合來形容。”
“可是,他給我的公式和實驗記錄太細節了,但是他本人的確是一知半解的。”譚宏說出了自己疑惑。
“所以你要解釋它是為什么,這是你的機遇也是你證明實力的時刻了,這個過程可能要十年或二十年。”老人其實自己也想去探究奧秘,可是歲月不饒人啊。
二人又聊了一會老人傳授了下經驗,譚宏就告辭了,老人在臨走前給譚宏帶了些自己種的辣椒,小番茄,黃瓜之類蔬菜。
其實張澍自己能完成這里面的所有理論,但是之前搞等離子水晶的經歷讓他痛苦不已,無數次的開啟能力直到昏厥,利用能力理解抄錄理論直到昏迷。
所以既然不那么主要就干脆完成大概的東西就行了,剩下的內容和完整的基礎理論交給國家隊的大佬們解決把。
二月十五日今天是除夕,全基地的人在都是使用錄像的方式將祝福送回了家,李海作為基地負責人他動員起來全基地的人開始共度春假。
作為基地的建立根源的張澍直接就別想吃餃子了,一幫研究員工程師就直接給他送回屋里了,平時文質彬彬人一拿起杯子他直接好家伙,再加上人數眾多。
簡單的二天休息后整個基地又進入忙碌的狀態,除了正常的研究項目外基地開始了拆分和部分遷移,因為現在人數漸漸的變多了,
這里盡量保持以山體為依托的科研基地,這樣方便隱藏像新建的發動機試車廠就在山體內,未來用的風洞將在隔壁屬地進行。
合金組大多數的設備將搬遷至國家鈦礦的生產基地攀花市,在那里可以更好的擴展和生產,這里只保留測試和小型實驗室。
因為張澍他給的理論和基礎形成原理資料都非常全,他們攻關的難度不大實在不行讓張澍來上上課,所以除了開發新金屬他們整個研究組的年輕人都在鍛煉身體,還又就是搞飛行訓練準備上太空。
他們想在未來的規劃的空間站計劃了去太空搞A2和A3金屬,只要弄出來了自己的名字就進教科書了。
不過現在主要還是研究A1鈦合金和簡化生產工藝,還有就是降低生產和加工成本。
而外骨骼的生產工廠主要遷往了關中地區,好像去年的時候就開始建設了,人員過去后幾乎馬上就開始指導生產。
基地里面各種大項目其實也是有些缺人的,看上去好幾萬人實際上研究員和工程師也就最多一萬人左右。
其他的就是實驗部隊,駐防部隊,警戒部隊,安全部隊這些國家指派的直接負責軍隊,還有后勤人員工程人員。
明顯現在有點人手不足了,聚變堆的建設就吃掉了大多數的人員,畢竟太重要了。
本來張澍他準備自己動手去造一臺實驗性質的推進器,但是各個部門拒絕了他的提議,理由是不能讓他動手,否則人員得不到鍛煉。
既然別人都說了他只好莫名其妙的閑下來了,所有的部門都不要他插手,畢竟他一動手就只有正確的過程和正確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