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捻埴為器當其無有埴之用也鑿戶牖當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錦書道德論
“這第十一章一看就是說道理的。斷句不難。”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捻埴為器,當其無有,埴之用也。鑿戶牖,當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
“這章的譯文也屬于直譯類別。原文稍稍改動下,也就出來了。”
“三十根輻條插在車轂的里面,當這從無到有(被創造出來的時候),車子也就可以用來運輸了。
將黏土捻搓成為器皿,當其從無到有(被創造出來的時候),黏土也就可以用來盛放物品了。
開鑿門戶窗口,當其從無到有(被創造出來的時候),房屋也就可以用來住人了。
所以,有是因為存在實而得以利用,無是因為存在空而可以存用。”
停頓下來看到秦深記好了,秦無敵開始作進一步講解:“本章所述,說的是虛實之用途。通過三個簡單常見的物品舉例為證,最后歸納總結了有與無的各自作用。
當一個物品從無到有造出來之后,是需要經歷一個個環節。一道道工序。隨著技術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創造的條件不斷成熟,新的物品也就產生了。
仔細探究這些物品,你會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存在著有與無。”
“師父,若是一塊澆筑好要存放到金庫里的厚實金塊,它就應該沒有存在‘無’了吧。”
“你入微后用微觀之法去仔細察看,就能發現再為細滑的金塊表面也存在凹凸不平的地方,這就是細小的粒子間結合時留出的空隙。整個世界的物質都會有這樣的結構特征,不均衡性決定了‘空無’的存在。
李師從中看到了無與有的特性,歸納出了有與無的相互作用。無中生有,有中存無。兩者的相互結合,是這個世界的本質,構成整個世界。”
秦無敵授課完畢,直接留下了入微的秦深在草廬里。而外面的草堂,兩個小姑娘也正在入微。見此情形,秦無敵便沒有繼續逗留。
良久,秦深方才張眼起身。
保存好整理完善的筆記,秦深起身關好門窗,然后站在草廬前仔細打量著周圍,良久之后,才移步走去草堂。
“怎么站在那兒發起呆來?”
“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所涉及到的常識,師祖都都將他們歸納到了一起。將這些常識進行分析,再進一步總結,形成了道理。
剛才我也試了一會,發現像師祖這般將一個個道理變成自己所能理解的道,確實很難。”
“若是不難,又何以至圣。無對應虛,有對應實。能將世界中的無上大道,從平平常常的生活中提煉出來,歸納為短短幾行字。這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