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府的秋極美,象一幅漸次展開的畫卷,剛入秋時,白樺、銀杏、無患子紛紛搖身穿上一襲金燦燦的黃衣,絢爛美麗,搖曳多姿,幾場秋雨打下來,天也一日冷過一日,樹葉便從金黃變成了赭黃,身姿不復昨日之飽滿,慢慢地,落葉便飄滿了地。從極盛之況到蕭索之意,也不過月余。
便是在這樣一個秋天蕭瑟乍起之時,寧知在人間造下殺孽,殺了應天府的府尹秦大項。
說殺其實也不太精準,畢竟寧知也沒有手起刀落,殺之以刃。準確的說法應該是,秦大項被寧知推入茅坑,溺斃。
因著這樁臭不可耐的溺斃事件,應天府的秋天在寧知的記憶里已經模糊得很,像是夢境不知是真是假,那陣桂花香氣也好像越飄越遠。
要知道最初寧知可是因著這傳說中的桂花香才來的應天府。
剛到人間界那年夏天,寧知正在沙湖學燒人間的青磚。一窯一窯的磚出爐,要么是顏色不凈,要么是花紋不對,燒得寧知一點脾氣都沒有了。燒一窯也是燒,燒兩窯也是燒,索性又在磚窯旁邊砌了個小一號的窯,燒鴨子吃。
有個做建筑材料買賣的商賈,名叫夏織堯,常帶著他十三、四歲的兒子來沙湖買磚。老夏忙著洽談生意,小夏無聊到處轉,發現了寧知的燒鴨爐,也饞燒鴨。鴨子只有在剛出爐的時候吃才最是香脆可口,一個時辰后就肉質柴老、皮層油膩,秉持著不要浪費的原則,寧知就大方地分給小夏吃。小夏吃了寧知的燒鴨,老夏便覺得不好意思,第二日便給寧知帶酒。一來二去,寧知和這父子倆就成了食友。
有一日,寧知喝多點酒,抖抖索索不小心掉了張隨手亂畫的圖紙,老夏撿到觀摩了一回,拍馬贊道:寧知姑娘,不僅鴨烤得好,還畫得一手好圖紙,想應天府之大,富豪也眾多,但竟無一人家能建出如此格局之園舍。
老夏低頭又看一回圖紙,道:“寧知姑娘有這門好手藝,不若跟在下一起到應天府去,府尹大人要造新府,近一兩年都在尋找得力的營造掌案。”
末了,他又補充道:“人都說,天下鴨子,應天半壁。應天的燒鴨、板鴨、叫化鴨都是天下聞名的。”
老夏是商人,自然有自己的盤算,寧知的營造圖紙絕非凡品,如果能將她請到應天府,她繪圖,自己買材料,生意自然來。且老夏看穿了寧知愛吃,故意用美食引她前去,只不過他哪里能夠體會寧知吃了一個夏天燒鴨的心情,如今寧知聽到鴨子都發膩。
小夏也熱情道:“寧知姐,咱們那好吃的多著呢,花婆鹵豬蹄、柴火小云吞、梅花糕,對了,桂花馬上開了,到時候十里飄香,正是吃桂花糖藕的時節。你隨咱們去,我好好請你吃幾頓。”
看著他那口水橫流的表情,寧知果斷對老夏說:“幫我叫個車和搬運師傅,裝上我燒好的青磚,我這就去收拾包袱。”
就這樣,為了吃,寧知毫不猶豫地跟著夏家來到應天府,卻不曉得卻惹下了一段恩怨。
老夏人脈亨通,來到應天府不久,小夏還沒帶寧知吃完幾種小吃,府尹秦大項那里便來了消息,請寧知去秦府吃酒兼踏勘新府址,老夏作陪。
府尹秦大人因公務繁忙,宴請建筑材料商和繪圖掌案這種等級的小人物自然不必親自出席。不過寧知卻滿懷期待,有錢人家的食材總是要豐盛一些、稀奇一些,有的還有這么一兩個私房秘制菜。怎料秦府的大廚實在庸俗得很,席面無非就是人間富貴花那一套,一桌子菜無甚新鮮樣式全靠管家用嘴吹牛皮:您面前這道紅燒肉仿制西湖**寶塔,名為寶塔肉,大廚燒制半個時辰,切擺兩個時辰方能展現這美輪美奐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