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方子是默默從書里看來的,你們真賺錢啦?”聽了半天,許舅母還是有些不敢相信。
“嗯,娘,千真萬確的,夫君剛拉來的就說那些果子,可以讓爹和弟弟也去我們村的山上找找看有沒有。”小許氏很篤定對自家娘說:“等下我就去廚房教你們怎么做。”
“好,既然這樣那我們速度就要快,要在別人學會做出來前先做出來,娟子,你帶著你娘和弟妹去廚房做,我和文建還有松子去趟山里,找找看我們這里有沒有這些果子。至于這方子就是你的嫁妝方子,你公婆所求,我應了,回去讓你公婆放心。”許舅舅是個雷厲風行的人,說做就做。回頭也和自家的幾人說道,“你們也都記住了嗎?”
“記住了,爹。”
“好,那就開始各自去忙吧。”
再說周家村,一早聽到這消息后,村里就熱鬧開了。
周家剛吃罷早食,山富嬸和幾個和許氏關系要好的就攜手登了周家的門。
落座也不廢話,直接開門見山。
“許嫂子,村里傳的可是真的?你們賣的那些吃食方子要賣出去?”
“就是啊,怎么回事啊?傳的有鼻子有眼的,還說是村長說的。”
許氏知道她們這樣來無非就是想要句準話,但她就是不說話,微笑著給這幾位倒沖糖水喝。
山富嬸和那幾位面面相覷,瞧這反應······應該是真的了?
“真是真的啊,嫂子你不知道村里多少人眼饞你家,那眼珠子都盯紅了都!”
“嫂子,那你們家這生意就不做了?生意這么好,怎么說不做就不做了,怎么想的呀!”
幾人左一句右一句說個不停。
自周家擺攤賣吃食以來,村里人私下議論嫉妒的有,歸根到底也只是想能跟著賺點小錢,但沒人想著自家拿來做,讓周家退出的。
“也沒說不做,只是這幾年家里困難,是村里各家幫襯著才能捱過來。”這時許氏才緩緩的說道:“孩子他爹說,做人不能忘本忘恩。”
“周大哥大義啊!”
“說來慚愧,這方子是我娘家帶來的嫁妝方子,如果不是老二說親要用銀子也不會想到拿出去賣,所以跟村長商量前,老大媳婦就回家去請示我那哥哥了,也是我哥哥憐惜我們同意了,我們才敢把方子拿出來,但我家哥哥也說了,畢竟說家里傳下來的方子,最多只能給五戶人家,而且不能外傳,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