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五戶,那是給誰不給誰呢?”
“就是說呀,我們當家的也為難,這不就找了村長來主持嘛。”許氏喝了口糖水繼續說:“還是村長給出了主意,想要方子的每戶出三兩銀子,算定了個門檻,就當是賣方子的錢,先到先得。也免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了,鄉里鄉親的反而弄得不睦。”
“當、當真?”
“自然是真的。”
“三兩銀子,是不是高了點?”有觀察計算過周默她們家攤子生意的,覺得心動的,自然也有心疼這三兩銀子猶豫的。
“我家攤子上的生意,我就是不說其實大家也有數的。而且這手藝學到了就是自家的了,這可是傳兒傳孫的,我家不就是祖輩傳下來的。”
山富嬸聽罷,本來還有些猶豫的心,立馬堅定了起來。
“嫂子,我也不瞞你,我家啥情況你也清楚,幾個小子都慢慢大了,哪哪都是用錢的地方,家里就那么幾畝地,出去做散活也不好找,我和孩子爹是天天愁啊。所以···”
山富嬸本早就想著和許氏多走動走動,看能不能跟著賺些錢的,現在能光明正大的學來自家做,那是再好沒有了。
“她嬸子,你是想學著方子?”許氏明知故問。
“想學,嫂子要是原先,你家還做著沒拿方子出來給村里,我是萬不能打這個主意的,既然···所以···”山富嬸吞吞吐吐,說到底還是怕許氏心里有芥蒂。
“哎呦~要有芥蒂,我們家也就不會拿出來了,誰學不是學?我還寧可是你呢。不過有些話我可得說在前頭,現在學了去鎮上擺攤可就不是獨門生意了,我家可是許出去了五家,雖然還不知道最后是哪五家來學,畢竟是要三兩銀子,還是要慎重考慮清楚的好。”許氏認真的說給山富嬸聽,同時也是說給另外幾人的。
山富嬸被她這么一說,頓時也緊張起來,獨門生意她是不敢想的,要不然也輪不到她,但她怕想學的人多了,輪不上她家。
許氏拍拍她的手:“你放心,既然你先說了,我回頭和當家的說一聲,給你家先預留一個名額。還有我們文康的日子選了十月初八,那天還要麻煩你陪著跑一趟呢。”
山富嬸松了口氣,想早點把事情落實,就起身道:“那事包我身上了,我還是得回去跟孩子爹商量一下,晚些時候再來找你。”
許氏應下,其他幾位也紛紛起身離開,回家商量去了。
整個上午,來來回回,前后送走了幾波,周老爹和許氏都沒想到,村長剛傳出風聲,就引來了這許多人。
有處的好的,像山富嬸等,也有處的一般的。眼看著陣仗越來越大,周老爹也有點坐不住了,最后還是跑去找村長支招。
“族長,這可怎么辦啊,人太多了,我這可是答應過我大舅子,只能賣五家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