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漆說:“主要是技術不過關”。
工作人員說:“主要是它的許多功能可以被更廉價、更高效、更實用、更安全的航天器所取代,技術不過關是一個原因,主要是航天飛機有些花哨,不是很實用和耐用,所以連山姆大叔都開始疏遠航天飛機了。畢竟山姆大叔是最講實用主義,不實用的東西當然就不太會用了”。
劉漆和科陽聽后,點了點頭。
然后劉漆和科陽參觀了我國的長征火箭系列,在劉漆看來咱們國家的航天事業就是火箭,一副精美的圖片羅列了從70年代到現在的長征火箭系列,從70年發射東方紅一號到03年的載人航天飛船,在劉漆眼中,火箭主要是用來發射衛星的。至于衛星的種類那就太多了,通訊、氣象、監測。劉漆一邊看一邊說:“這些火箭表面上看都差不多,其實里面暗藏了太多精密的東西,比如說發動機,以前推力不夠就用捆綁增加推力”。
科陽說:“任何一個航天器,發動機都是最主要的核心部件,就像飛機一樣”。科陽指了指,說:“漆哥,你看,那邊寫著我們國家航天事業的現狀講解,我們去看看吧”。劉漆和科陽走了過去,只見一個工作人員正對著圍觀的人講著:“剛才就大家提到的高壓補燃液氧煤油發動機,看來大家很感興趣,因為現在我們國家已經研制出了這種發動機,那么這種發動機有什么特點呢,一是推力大,可以助推我們的航天事業向更深的外太空發展;二是環保,高壓補燃液氧煤油機對環境的污染比較小,不像普通的發動機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形成鹽酸雨。我們當然為國家能制造出高壓補燃液氧煤油機而感到自豪和驕傲。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們跟發達國家的差距,你們知道第一個制造出高壓補燃液氧煤油機的國家是誰?是北方毛熊,上世紀70年代他們就造出了液氧煤油機,而我們現在才剛剛造出來,差了人家40年的時間”。
接著,工作人員講到了我國的航天飛機:“毛熊上世紀80年代就造出了航天飛機,而我們到現在還沒有航天飛機,當然有人說咱們國家不需要,確實,航天飛機有點花哨,不太實用。但是,即便是我們真的需要我們也造不出航天飛機,為什么?確實是工業底子不行,造不出來,首先航天飛機的核心組件可重復使用的大推力的分級燃燒循環的氫氧機,我們就造不出來。沒辦法,底子就這樣,大家也知道,我們國家的發動機水平不高,這也制約了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我就談談我的親身經歷,我曾在一家非標設備廠工作過,航天發動機所用的發動機葉輪的加工需要用到5軸機床和軟件,這5軸機床最好的加工軟件是西門子的,價格三四十萬,但很難買到。咱們國家的軟件也能用,但經常卡死,只好用板鴨的法格系統。再說硬件,人家西方國家的機床網上有視頻,全程自動換刀,不需要重裝裝夾,不用切削液,就能加工出一個復雜曲面的零件。而我們公司制造的5軸機床,每天都要用儀器校對,可是穩定度還是不太盡如人意。公司靠著做非標設備生存,每年2億的營業額也算是不錯了”。
工作人員說:“所以,我們既要肯定我們國家在航天事業上所做出的成就和進步,也要看到我們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畢竟,起跑線不一樣,當我們國家還一窮二白的時候,山姆大叔和毛熊已經有了雄厚的家底,技術的積累是需要時間的,火箭水平不能完全代表航天水平,載人航天、空間站、數據中繼、遠程遙測、衛星組網,都是航天水平的一部分。我們國家能在有限的火箭水平下,做出大量有實際意義的工作,這是給未來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畢竟對一個發動機還造不太利索的國家,能把載人航天飛船弄上天,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了”。
一個觀眾問道:“那現在我們國家是不是正朝著空間站方向發展?”
工作人員答道:“對,這是我們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接下來我們國家將邁入空間站時代”。
一個觀眾問:“那我們國家何時可載人登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