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黝黑強壯的少年搖頭,只有站在一旁的小粉裙少女不說話,她只是靜靜看著門外那個鬢發近乎斑白的教書先生。
不知過了幾個時辰,雨勢變小,天際漸漸明朗,唯有毛毛細雨,在坑洼積水處圈圈漣漪。紅袍老宦官看了眼逐漸明朗的天色,有些刺眼,便收回目光,微笑道:“既然如此,那老奴就在鎮頭那邊等候,此間,先生可與這座小鎮,作最后的道別了。”
陳亭肅點頭道:“那就有勞何貂寺了,陳亭肅感激不盡。”
老宦官不再逗留,轉身上了車架,與那名大曜傳信士卒一同駕車向著鎮子口緩緩走去,陳亭肅目送車架離去,轉身返回那座小鎮學塾。
走進學塾大門,便看到門旁一側,大大小小幾個孩子站在一起,滿臉疑惑的望著這位青衣不染塵的教書先生。
“夫子真的要走了嗎?”膽子大一點的黝黑少年率先開口,問了一個在場每個人都想要問的問題。
陳亭肅沒有回避少年的問題,只是輕輕點了點頭,少年握緊的雙手終于松開,但又有些沮喪。
其實在早前,陳亭肅就已經對這些小學徒有過三言兩語的重要謹記之言,與往常不一樣的是,這三言兩語之中,卻
(本章未完,請翻頁)
包含著他們每一個人之后的道路走向。所以對于這些孩子來說,今天這位教書先生的舉動,很明顯的在告訴他們,他要離開了。
少年們的臉上,掛滿了不舍,當中歲數最小的粉裙少女,早已淚眼汪汪,低著頭不讓先生看見自己這般模樣,生怕顯著自己小矯情引來其他少年的嘲笑。
少女忽然感覺自己頭上有一張大手輕輕按住。怯生生抬頭,只見自己那個先生正微笑著看著自己,少女又迅速低頭,不敢再看先生一眼。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這是書中所說的道理。但書中也說了,人生何處不相逢。人與人之間相處久了,總要有一別。有些人看似已經離去,其實仔細一想,他還是存在我們身邊,人生苦短,所遇之人,心心念念者并不多,能好好記住這些人,就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王伮,你說對不對?”
陳亭肅摸著小女童的頭,名叫王伮的粉裙少女使勁點頭的同時,豆大的淚珠在小女孩臉上如雨般下,再也顧不得什么禮節禮儀,一把撲在夫子懷里,號陶大哭。
少女的舉動,讓一旁的每個少年心頭更加忍俊不禁,通通紅了眼眶。
陳亭肅看著這些孩子,眼中流露出了憐憫的神情,孩子們圍在青衣白鬢的夫子身邊,久久不能離開。
遠處天際泛紅,雨后天已晴,絢爛陽光照澈大地,金色光霞照耀在那一襲青衫上,身邊有幾個影子被拉的長長。
這一幕,很是美好。
隨后不久,小鎮黎民百姓都親眼目睹了那難以忘懷的一幕。
一位青衫書生,緩緩走向了鎮子出口。離開時,身旁無一物,唯有最后面朝身后百姓的躬身一拜。這一拜,使得小鎮百姓人人潸然淚下,不忍心再看著這位讀書人一步步走遠。一拜過后,陳亭肅便上了那架早在鎮口等待的馬車,一去再也不回頭。
王老爺子牽著小孫女王伮的手,看著漸漸離去的馬車,對著自己小孫女低頭問道:“先生離去,用你們讀書人的話來說,是那什么人有陰晴圓缺…啥來著?”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小丫頭王伮補充了老人一句,靜靜的望著遠去的車架,眼中有不舍,有迷離。
老人百感交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自古便難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