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收益分成方面也談好了。耿氏負責的市場,所有收益夢幻占65%,剩下是夢幻公司的。而美洲市場的收益,夢幻公司占60%,耿氏占40%。
這分成比例也是他們對找哪國的導演相持不下的原因。
因為兩國是世界上最大兩個票房市場。電影的制作傾向于哪一國的影迷,哪一國的票房就可能更好。
而票房分成受益的分配,會對雙方的收益產生很大的影響。
比方說,電影拍得很討華國影迷喜歡,但美國影迷就很可能不買賬。在這種情況下,夢幻一方分到的收益雖然也不少,但肯定不是他們所預期的。如果反之,他們的投資和收益比例就完全不一樣了。
約翰遜抱的主意,正是因為美國的票房市場更大。討好美國影迷比討好華國影迷利益更大。
耿植當然也抱有同樣的想法,只不過他不僅僅只有那種想法。更重要的這是耿氏主導的電影,如果給美國導演拍。那這還能說是耿氏的電影嗎?
他還抱著讓耿氏電影走進好萊塢的念頭呢。要不然,他何必找好萊塢電影公司合拍?他在國內又不是找不到投資。
雙方的談判在這個問題卡住了。
到了中午,雙方誰都沒能說服對方。
霍峻提議說:“約翰遜先生,已經是午飯時間了。正好我們雙方有時間再考慮一下。或許,我們可以明天再繼續。”
約翰遜也明白今天是再談下去了。他也需要先將今天耿氏的態度和美國那邊溝通:“當然,我們可以明天再繼續。明天依然是這個時間?”
三人簡單吃了午飯,耿植和霍峻就各自開車回了公司。
回到公司后,兩人直接進了耿植辦公室。
坐下后,霍峻首先說:“總裁,看來夢幻那邊對合拍比較認同的。”
耿植笑說:“當然會認同。與華國合拍電影,投資比好萊塢那邊少多了。”
頂級的商業大片,好萊塢那邊沒有三億美元以上就不敢說是頂級投資。而在華國,有一億美元就是頂級投資的大片了。
雖然美國電影的票房也比華國電影高得多。華國本本土電影的票房紀錄,最高的已經相當九億美元。
今年春節檔的的票房榜首,總投資不過一億美元,但在華國本土票房就達到七億八千多萬美元。
這個投資和收益的比例遠比美國電影高。
而今年春節檔的票房榜首,正是耿氏制作的《無間道》,另外一部《超級大腦》的票房也非常惹眼。
夢幻愿意考慮與耿氏合拍,耿植就不信對方沒有從這方面考慮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