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人眼中看來,華夏軍的存在,雖然脫胎于漢人,取名為華夏,但絕大部分的中原人恐怕只會將他們看成與女真人一般無二的修羅人物。因此,華夏軍在中原,一直是沒有任何群眾基礎的。
然而,大名府的慘敗之后,至少在黃河以北這片土地上,許多已然無以聊生的人們,似乎……至少有一點點開始接受他們了。
大名府最后突圍的光武軍加上前來幫忙的華夏軍,總共接近三萬人,估計的犧牲數字此時還沒有任何人能夠統計出來,但至少半數往上,數千人被俘,慘烈的屠殺已然開始。幸存者們——不知道還有多少的幸存者們——漸漸的回來,朝著梁山方向,參與一場很可能更加慘烈的戰爭。
猶如星星之火。
四月二十七,確定犧牲的將領名單逐漸報回來,俘虜們在一座座城池間陸續被屠殺的慘劇也被記錄,傳了回來。此時岷江的水勢已愈發猛烈,華夏軍各部固堤抗洪的同時,情報部門還在報回各個地方關于親武勢力預備決堤的傳言,逐一篩查。
到得五月初四,一撥人準備作亂決堤的傳言被證實,為首者乃成都本地大儒陳嵩。陳氏原是川蜀望族,華夏軍占領成都平原后,一部分士紳舉家逃離,陳家卻并未離去,待到今年春汛開始,陳家認為岷江的水患最能對華夏軍造成影響,于是暗中串聯了部分江湖豪俠,曉以大義,預備在合適的時候下手。
陳嵩原以為這件事情最難過的是心理關,誰知道這次汛期一來,華夏軍整批整批的出動,雖然也發動了大撥的民眾,但提防附近的看守和巡查都極其嚴密。到得五月里華夏軍進家門控制住所有人,陳嵩準備了的大量火藥還未想好到哪里去下手。
抓捕陳氏一族極其黨羽的行動聲勢頗大,寧毅隨行坐鎮。抓住陳嵩是在陳氏一族距離岷江不遠的一處別苑,寧毅見到了這位須發半白的老人——兩人之前便有過幾次見面,這一次,老人不再有以前看來的渾噩無神,在自家的廳堂內將寧毅破口大罵了一頓。
寧毅拉起椅子坐在前方,靜靜地聽他罵完了。
在以往與儒生打交道——尤其是對年輕的書生士人——寧毅喜歡與對方心平氣和地辯論一番,但這一次,他沒有爭辯的興趣,殉道者各種各樣,錢希文、秦嗣源、康賢、他未曾見過的王其松……對于心存死志的人,爭辯便失去意義了。
他只是目光嚴肅地聽老人罵完了,方才開口:“十天以后,你和你的家人會在幾千人面前舉行公審,有罪從嚴,對于決堤的必要,你到時候再說吧。”
回去的路上,大雨漸漸變成了小雨,中午時分,寧毅等人在途中的驛站休息,前方有披著蓑衣的三騎過來,見到寧毅等人,下馬進店,前方那人脫了蓑衣,卻是個身材高挑的女子,卻是一貫為寧毅處理瑣事的娟兒,她帶來了北面的一些消息。
此時,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名府附近乃至于梁山的一些訊息已經開始變得清晰,部分人的死訊得到核實,包括徐寧、呼延灼、聶山等人的犧牲被反復確認,卻也有秦明、厲家鎧、薛長功等將領,已經回到了梁山上。這第一批回來的將領和士兵有四千余人,算是大名府突圍戰中真正保留下來的主力了。
由于在完顏昌長達半個月的封鎖和掃蕩中,部分軍隊和士兵被打得極散,這些士兵的陸續回歸又或者不再回歸恐怕都有可能,而且數量應該不大了。
“也就是說……將近三萬人,最多剩了六千……”驛站的房間里,聽完娟兒的簡單呈報,寧毅喃喃低語。
“有很多人被抓,那邊的人,在策劃營救。”
“別想了,完顏昌又不是死人,以做事穩妥著稱的家伙,公開殺人,就是想要釣魚。”梁山的情況緊急,到得這幾天,消息又開始變得清晰,前線的情報人員一一歸總,第一時間發來了大量的消息,以至于幾張情報紙上都密密麻麻地寫著字,寧毅一面看,一面皺眉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