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周老師后,陳萱萱不禁回憶起在江小的讀書的那兩年。
那時的學校有個小小的花壇,花壇里有棵大雪松,五年級下大雪那時全班在那里合過影。雪松不遠處有座石雕像,很大,雕像上面刻著建校時,江村社會各界人士的捐款,四周種著四季常青的柏松。花壇里還有很多紅繼木和月季花,還有一些陳萱萱叫不上名字的花。那時候流行照五塊錢兩張的相片,同學們照相的取景總是這個花壇,這個花壇承擔了歷年背景墻的光榮使命。
花壇后面是寢室,一共兩層,一樓住著老師,二樓住著學生。二樓的樓梯將男女宿舍分開,左轉是男生寢室,右轉是女生寢室。陳萱萱她們很羨慕男生,因為男生是分班住,十二個人一間,一個班有兩三個寢室。而女生呢?一個年級一間,一個年級總有八九十號人。于是女生們每兩個人一張床,床是上下鋪,上下一共住四人。第一排床鋪是一班的,第二排是二班,以此類推,四排就住了四個班的全部女生,烏壓壓地擠在一間并不寬敞還漏著雨的寢室。
因為寢室是瓦片蓋的,屋頂年久失修就會漏雨。倘若漏雨的地方是某人的床鋪,那可真是倒了大霉,雨季時總有那么幾個同學睡了雨滴濕的被子而著涼。盡管那時候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可仍然沒有人抱怨,她們每個人都在很努力地適應惡劣條件下的生活環境。
寢室前面有一條溝,這條溝是用來接屋檐落下的雨水的。溝的盡頭各有一個水龍頭,因使用人群不同,也就被稱為了男生水龍頭和女生水龍頭。通常,她們會提前一天用桶子在樓下的女生水龍頭接好水,放在一樓的走廊上,供第二天起來刷牙洗臉。第二天一早起了床,穿好衣服,擠上牙膏,帶上杯子毛巾,下了樓在樓前的水溝旁邊,找個空地,蹲下來刷牙。
因為一個水龍頭,洗臉的卻有一百多個人,不提前接水不行。但并不是每天都會有水,學校停水是常有的事。尤其是夏天傍晚,大家都要洗澡洗衣服,這時候停水簡直是災難,一群人每人手里提著一個空桶,眼巴巴地望著水龍頭上的水越來越小,小得變成一根線,然后看不見。
為了爭水就會經常發生男生打架、女生吵架的事。還有裝不到水而半夜去一樓走廊上的桶里偷水的。好幾次陳萱萱都發現自己桶里原本滿滿的一桶水,第二天早上就被勻走了一大半,好在那人還有點良心,沒有倒完她的。
有時為了打水,男生們會鋌而走險,爬上學校的蓄水池去舀水。一些爬不上去的男生,還會遭到其他同伴的嘲笑和起哄。通常是男生們在爬時,女生在下面看,既羨慕又沒有勇氣嘗試。當爬上去的那幾個男生各自打了一桶水后,他底下的哥們兒,就會朝他喊道“誒,幫我也打一桶。”男生接過桶,又打了一桶水,遞給下面的哥們,那些站在水池上面的男生,形象突然高大起來。一連幫著別人打了好幾桶水,下面的空桶還源源不斷地遞上來。上面的男生氣急敗壞地說:“不打了!打不完!”于是跳下水池,拿著自己那桶水走了。
不僅能干的男生能打到水,人緣好的女生也能打到水。但這類女生通常是長相甜美,性格開朗那一類,大部分女生只能羨慕地看著。
那時候的陳萱萱膽子小,連話都不敢和陌生人說,她唯一會的事情就是埋頭讀書。就連同宿舍的女生拿走了她新買的鞋,她都只會哭,不敢去維護自身的利益。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又心酸又可悲。
那時的她剛從農村出來,家里只一味叮囑她在學校要聽話,不要和別人吵架,要讓著別人。可是沒有人教她,別人主動冒犯她的時候該怎么辦?那時候她真是聽話得有點可怕,把大人的話當成了圣旨,卻不曾想到,頒發圣旨的人有時也經驗不足。
長大后的陳萱萱有一天在電視上看到郭德綱說,如果他的小孩被別人打了,他會告訴自己的小孩打回去,打贏了有獎。
是啊,有時我們并沒有主動冒犯別人,可別人欺負到你頭上了時怎么辦?一味地忍讓并不會讓別人適可而止,相反會讓人得寸進尺。
可是父母的教導也沒有錯,如果子女在外面惹事了,不但遭人非議,還有可能造成經濟賠償,讓原本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告誡子女對人對事要忍讓,不僅僅是家教,更是無奈。并不是每個人都有郭德綱那樣的底氣,打傷了別人不要擔心賠錢。
后來陳萱萱憑著努力,成績一躍而上成為年級第一,同時也成為老師的眼中的“明星寵兒”,這才找回了一些自信,才得以擺脫被校園霸凌的局面。那時候她堅信一句話“知識改變命運”,所以拼了命地讀書。對于一個農村女孩來說,讀書是她唯一的救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