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笑著擺擺手,“不麻煩,不麻煩。只是大棚還沒搭好,材料要明天才到齊,住的地方還得要再等幾天才行。”
大良叔他們幾個更是不安了。
“沒事。不是要搭棚架嗎?你爸說那里木頭竹子都準備好,堆了好幾堆。我們人多,你帶我們過去,我們先搬一些木頭圍兩面墻出來擋風。
我們來的時候,每人都帶了一床棉被,到時候拿兩張來擋一下風,再墊兩張,然后我們幾個擠一擠,就可以了。”大良叔不在意地揮揮手。
“對!對對!我們以前上山燒碳不也是這樣過的。最近天氣好,沒下雨,不怕被淋濕。”大良叔也是一臉的贊同,不住地點頭。
溫暖低頭一看,果然!
小食店雖然不大,但也不至于擠成這樣。平常過來用餐和看電視的人比這多了,也沒達到無處落腳的程度。現幾個大男人擠成一團,主要是因為前面放了好些籮筐和膠桶、膠盤之類的。
她仔細一看,發現每個膠水桶里都塞了一張棉被,膠盤上放著的則是塑料衣架、毛巾牙刷杯子這些。
而那幾個籮筐里的東西就豐富了!
好家伙!有一籮是番薯,一籮里放著幾個小壇子,壇子里聞起來有點像酸菜和蘿卜干的味道;另外兩籮更牛,居然是兩大籮筐的木碳。
大良叔見她目光較長地停留在木碳和壇子上面,忙解釋道:“你嬸子想著你以前挺喜歡吃家里面的咸菜,就讓我帶了點上來。自家做的,也不用錢。吃不了那么多也可放店里。
木碳,是福田、福生、他們幾個口饞,說到了城里想吃烤紅薯不容易,非要帶上來。我看碳火也能取暖,城里撿柴不容易,反正這些也不用自個挑著走過來,車到東西到,所以由他們了,是不是占地方了?一會兒我們把它挑到地里。”
“那不成。現天寒地凍的,哪能這樣。大家要是不嫌棄的話,這幾天晚上在店里打地鋪好了。收鋪后,我們把桌子拼到一起,大良叔、大友叔你們帶著哥哥們在上面擠一擠。”
溫老爹一聽,高興地咧開了嘴,“對,正是這個辦法。你們今天就留在店里,我讓他們炒兩個菜,然后邊吃邊聊。我們好久沒在一起聊天了。”
吃過晚飯后,都不用招呼,他們就自覺地搶著幫忙干活。
因為實在是用不了那么多人,溫老爹和大友叔、大良叔他們干脆就窩邊上歇著,讓幾個年輕人跑腿。
“之前就聽說你們父女倆在工廠附近擺地攤賣吃的,生意很好,賺了不少錢。我想也是,要不然,你們家小暖出來沒兩年就拿錢回來蓋房子了。
但沒想到會那么能掙,你看店里來來往往的,一批又一批的,城里就是人多,比得上我們數十個小鎮了。難怪你們又是買彩電買摩托車買地的。大德啊,你們家是起來了!”
溫大友之前聽到是一回事,現親眼看到了,感觸很不一樣。
他應該早點開口,早點出來,不該聽信一些小人的閑言碎語。
溫大良也是同樣的感受。
溫家的兩個女兒長得都很出挑,讀書也很厲害,是附近七里八鄉出了名的會念書。
但不知怎的,大女兒念著念著,突然說不念了,就連大隊書記和鎮上教育局的都上門來做思想工作,說學費的事不用擔心,鎮政府會出,可溫暖就是不同意,不肯回頭,拿了高中畢業證就收拾包袱出去打工,不見人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