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提塘署坐北朝南,占著廣衢門大街這里一處龐大的四合院。
元字號塘署的大門上方,寫著的是“大清國京師元字提塘署”。這十個字,說是康熙的御筆,其實知根知底的人明白,并不是皇上親筆題款,是從皇上各種題款當中拓出來的,然后,集成這十個字的。皇爺爺怎么可能跑過來替你一個小小的提塘署題名留墨?被窩里吃屁,想好事兒哩!
但這樣一來,元字號提塘署便顯得顯眼不少,而且,就像一個頗有些身份與地位的人一樣,有一種不怒自威的氣派,雖然,在京師里,一個區區的提塘署,既不是管理京師安全的,也不是巡撫、知府衙門什么的,級別上也低得很,六品或六品以下,只有天字號聽說是六品以上,但也沒有讓人感到什么威壓。然而,氣派在那里,架子在那里。塘署的人仍然牛得很,就拿天字號提塘署來說,五品的官員也不在天字號人的眼里,四品大官來了,頭才會抬一下。
實在,這京城里,大官兒小官兒是太多太多了,提塘署的人,哪一天不見著幾十個四品以上的大員呢?宰相家人七品官,這個七品官,哪一天不是跟一品二品的大官打交道來著?
元字號提塘有一項差事,是專門分揀江南各省來的奏事帖,抄錄、分發、派送至南方諸省的朝廷諭示和邸報。曹頡與王棟是甲號室的,事情就多了些,除了專門接江西省的文報,元字號提塘來的其他事務,也都由甲字號處理。所以,只要一進元字號提塘署,你就會看到,甲字號室,比其他三個號室都要大一些,也更顯眼些,只要你一進提塘署的大門,就會看到甲號室。
正房是一棟斗拱飛檐的大宅子。
正房便是署官陸永發和他的副官所在的地方——也是元字號提塘的署理處。元字號的人,一般把這里叫做正署。
兩邊還各個耳房,是檔案庫,所有文件最終都將在這里封存。
兩邊廂房,分別是甲、乙、丙、丁四個號室。
大院正中間還有一幢大房子,門上沒有任何字號。塘署的人從來沒有人進去過。可以進這間屋子的人,只有署官陸永發、副官李純和他們手下的衙役。當然,甲字號室的人,差不多也是正署級的,也可以自由出入。其他十五處提塘署的署官,每天也都要往這里走動。
但所有要進這幢大房子的人,都需要一一登記清楚,對牌上的身份與內容,都需要全部登錄在冊。
提塘署的人都知道,這里其實是奏事處的分理處,在奏事處的分理處當值的,除了奏事處的人,還有通政使司、議政王大臣會議處的人。從這個屋子里出去的文報,將會直接送到皇帝手里,由皇帝進行朱批。其他文件,則由這個屋子里的人鉤沉提要,成為塘報的內容。平常,人們看到的邸報上的內容、宮門抄上的內容,便都是由這個屋子里的人弄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