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你就明白了,這間屋子,其實匯聚了十六處提塘署的所有信息,并且,由這間屋子進行最后的聞報事務的裁決處理。聞,天下知聞;報,只報不聞,上報給奏事處、通政使司、議政大臣會議處或皇帝御座之前。
本來,分揀奏事帖這樣的事是大事,原來是由奏事處做的,奏事處分揀好了,便上報議政王大臣會議處或者南書房行走那里。議政王大臣會議外每
(本章未完,請翻頁)
天會下來宮門鈔,這宮門鈔也是提塘官署負責張貼到城門口,以曉諭臣民。康熙爺坐穩了江山,大清天下也越來越花團錦簇一般了,這樣,原來奏事處做的事,就下放給提塘署了。江山是穩穩當當的,天下承平日久,西北無戰事,西南無戰事,西方無戰事,東北更不會有戰事。沒有了戰事,奏事帖里的大事就一下子少了,大事少了,就都只剩下小事了,這樣,奏事處也就懶得去每一樁事都親力親為了。這樣,提塘署的事,也就越來越多了。
好在當差的也多,每一個人都不攝他事,只當好自己的差就行了。而且,每一個號室里都有兩個人,事情處理得就也就快些。
元字號提塘還有一樁事就是負責崇文門的宮門鈔的揭貼與歸檔。正陽門輪不上他們管。那個正面朝著南面的大門,在中軸線上,只留著皇帝和皇帝的親隨們通過的,正陽門里的事,也就理所當然由天字號和地字號包攬了。關門落鎖的事,也都歸了天字號管了。天字號那里,還兼管著宣武門的事。
說起來,這元字號還是威風八面了。天字號之下,本是地字號吧?但是,內行人都知道,地字號的事務,大多數是協理天字號的下線流水工作的,也就是說,地字號其實是侍候天字號的。別看地字號排名第二,實際上,真正排二號位置的倒反而是元字號了。
如此說來,你也就明白了,這提塘官署,要做的事,其實還真不少。江南諸省,想想看吧,一個江南省,就會每天來好些折子與公文,各大知府,江蘇巡撫,朝廷設在江南省的諸多機要機關,這些都是歸天字號管的,浙江省啊、兩湖兩廣啊,是地字號管。這元字號提塘署,就只管江西、西南和福建三省的事務。福建省的事務稍有點煩,畢竟兼管著臺灣,丙號室與丁號室管著。這一來,元字號提塘署,便也就閑不到哪里去,成天忙得像個陀螺一樣。
曹頡這個人,書讀得還真不少,在私塾開蒙,后來,也參加過舉人的應試。奈何祖墳上沒有冒青煙,落第了。
但饒是如此,曹頡算得上是元字號提塘署的秀才了。拿起毛筆來,他能替人家寫幾句平安書信,甚至紅白喜事方面的帖式也能弄起來。至于科考得中的賀慶帖子,這元字號的所有塘兵中,還真的只有曹頡能拿得上手,做的活兒也漂亮,主家與科考得中的人也都稱道不已。也只有這樣的私活兒,曹頡才會接一接。
塘署里的人都說,也難怪,人家曹頡,祖上不也是跟萬歲爺身邊的曹寅是同一個門族的嗎?往上數三代,也是遼陽那里下來的。只不過,有人命好,做了皇上家的奴才,入了旗籍,就算是奴才,也是人上人;有的命運不好,落到了漢軍旗里,雖然沒有淪落為奴才,但是,比起旗人與滿人來,相差何止于道里?再說了,塘署里的人又有誰不知道呢?曹頡這個門族,也只能說是跟人家那個勢力熏天的曹家是五百年前是一家。真要是五百年前的一家人倒也好說,恐怕五百年前,兩個曹家也是八竿子打不到一起。
所以,只要同僚再說起那個曹家,曹頡早已不像過去那么尷尬了,甚至應都不應一聲,只埋著頭做自己的活兒。愛誰誰,天下姓曹的多了去了,哪里是沾上了姓曹,就成了一家人呢?人家曹丕還當皇帝呢?可是曹子建求自試,侄子都不答應。你才高八斗又如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