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河名一聽也是,但人不能往后倒退吧?現在陳誠已經習慣爸爸媽媽的說話方式,他們也習慣了就這樣和陳誠說話,還能讓他們在改變口氣回到陳誠還小的時候那種逗孩子的口吻嗎?
因此陳河名也自己總結了一下,該怎么樣就怎么樣,但別特意的說什么諸如“兒子你要明白……”“兒子,你知道吧?”“爸爸以前”或“媽媽以前”之類開頭的話,這些話一般就伴隨著父母總結出來的人生經驗,隨著話語一同灌輸給孩子。
這也不是什么非正常的行為,基本上所有父母都是這樣,從小告訴孩子別和陌生人講話啊,紅燈停綠燈行啊之類的話語,算是從小灌輸他們總結出來的理念。
但按照老師的評價,陳誠不僅沒有因為這些話語對孩子而言的晦澀難懂而疑惑,他聽明白了而且還自己有了新的感悟。
雖然陳誠的智力測試沒有暴露太多,但是老師見過的孩子多了,關于異性方面的早熟也有,為人處世早熟的也有,等等等等,可是陳誠算是例外,他的語言模式沒有那種早熟的味道,非要說那就是他的外表帶來的早熟感。
如果他是個十幾歲的孩子,這種說話方式完全不覺得早熟,可他才六歲,
(本章未完,請翻頁)
換言之他的行為模式和思考交流的方式完全不符合這個年齡該有的樣子。
陳河名說完陳誠也就老老實實把腿放下了,見他這般陳河名也就繼續想心思了,都是新手爸媽,沈莉晴說的問題他也有在思考,因為孩子在爸媽面前有可能是兩幅表現,夫妻倆經常將對方不在的情況下發現孩子的情況告訴對方,得益于這種交流,陳誠從來沒有因為爹媽不同的理解被冤枉過。
正因為陳河名和沈莉晴不希望冤枉孩子,希望教會他什么叫公平公正的對待人或者事情,陳誠反倒被培養出一點也受不了委屈的性格,只要被冤枉就要掉眼淚。
陳誠要臉,這都是上輩子的事情,這輩子不會發生了,不會。
這時候,有個小姑娘跑了過來,陳誠注意過,其他孩子都三兩成群的,有人聊天有人玩耍,也有那么幾個個別的孩子找不到玩伴,躲在爸媽的懷抱里。
這個小姑娘也不知道怎么的,或許是家長去衛生間了,她旁邊有個空座位,陳誠之前余光瞄到有人坐在那里,只見小女孩有些害羞的跑到了陳誠這里。
沒辦法,陳誠離她最近,旁邊都是男生,女孩子基本上在頭尾部分,中間這一段只有她一個女孩子,也不知道怎么的就選中了陳誠這個目標。
難道是我那高達十幾的魅力值完全壓抑不住,在這小朋友群中成為了最靚的那個崽?
陳誠在胡思亂想,小女孩羞澀的開口道:“我叫…我叫何歆桐,你也是一個人嗎?”
陳河名在旁邊挑挑眉,用胳膊肘拐了一下陳誠。
不是你真的清楚你家兒子什么年齡嗎?陳誠真的疑惑,為什么陳河名動不動露出這種“這姑娘不錯,你給我拐回來”的表情?他才六歲啊!
“我叫陳誠,是個老板。”說完,他一翹二郎腿,繼續一副誰也不愛的表情。
小姑娘受到了思維沖擊,登時說不出話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