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哪個瓜娃子偷我的東西?”
奚舟很不爽。
盡管這點國運之力,相比起現在每天上升的數量,根本算不得多少。
可再少,那也是自己的東西。
奚舟甚至可以爽快地給黑蛋分一點,但也不容許別人竊取!
他閉上雙目,開始感應整個漢郡。
漢郡百姓安居樂業,正處于政通人和之際,哪怕是犯罪都很少,并沒有查出什么端倪。
“看來是在漢郡之外了。”
奚舟略微松口氣,漢郡作為漢國國祚的基石核心,只要這里不要出太大問題,那就不是很麻煩。
當然,這個“麻煩”,是對奚舟這個國運之神而言。
而對于奚政這些凡人來說,只要上升到國家層面,再小的事都不是小問題。
在漢郡之外,奚舟無法親自查探,只能讓奚政自己去留意了。
……
上谷支縣,劉家村。
劉家村的青壯尚還在漢郡,估摸著要到夏至時才會暫時結束勞役。
劉老漢收到自家三郎的信,上面除了噓寒問暖之外,還有水利的進度。
按如今的速度,到夏至時,這些水利已經剛好能修到上谷境內,或許到時候支縣也能投入使用。
這預示著今年還能趕在今年冬時,能夠種上一季冬小麥。
普通農民百姓,一輩子就守著靠著那一畝三分地。
到了大災之年,守著地卻不能種,這對于他們來說無異于要命。
這些消息在村里傳揚,整個村子的百姓都充滿了希望。
劉家村,不過是整個大漢境內的縮影。
不過對劉家村而言,現在并不安寧。
這一切還要從幾天前,劉家村來了幾個穿著道袍的家伙說起。
當時村里正在忙著給圣君建祠堂,不料幾個道人突然闖入,說什么借祠堂一用。
當今天下普遍信道,道士還是能得到人尊重的。
在這些老百姓心中,這些道士供奉的也是各種圣君,便把這圣君祠堂借給他們暫住。
從那天開始,這幾個道人就開始在村里閑逛,沒事就給人傳道。
村里人一開始并不在意,在閑著沒事的時候,村民們還去祠堂里聽道。
甚至連村正,也偶爾會去祠堂,在拜完圣君后,順便坐下來聽這幾個道士傳道。
劉老漢對這些牛鼻子老道并不感冒,甚至還覺得這個人進了祠堂,是玷污了圣君。
一開始他看著村民們去聽道,還不以為意,但這才過去幾天,他突然發現有些不對勁。
這些去聽了道的村民,開始往祠堂帶糧食。
一經打聽,他才知道,他們這是去教入道費。
每個人入道,都需要繳納五斗米,不能多也不能少。
據說這五斗米讓道士們收去,是拿去賑濟那些更需要的人的。
本來這也無可厚非,可劉老漢越想越不對勁。
他們這些糧食,本來就是來自于朝廷的賑濟,這道人們,是要把糧食賑給誰?
難道是他國?
劉老漢現在自認為是個漢國人,這些糧食要被帶到了他國,豈不是在挖漢國的墻角?
他頓時不樂意了,于是找到村正,反應情況。
論輩分,村正說起來還是他的堂侄。
而劉老漢雖然一輩子沒啥本事,但論輩分和年齡,在村里都是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