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鞅和包拯對視一眼,預感到此事沒他們想的那么簡單,許是都退了下去。
不到半刻的功夫,齊魯使者匆匆忙忙地來到了金鑾殿。
二人臉上帶著疑惑,不過還是向奚政行了個外臣禮。
奚政免禮過后,直接道:“二位可否聽說了朱雀大街一事?”
姜或點了點頭,他豈止是聽說。
今日他在處理完一些公務后,閑著無聊,便選了個口碑不錯的酒樓吃菜。
而那個酒樓距離發生沖突的地方,僅僅只有不到十丈的距離。
正巧又在二樓,正午發生的事,他可以說是盡收眼底,沒有一點錯漏。
他拱手道:“外臣親眼目睹,漢國刁……呃,民風彪悍,當時血濺大街,那燕國使者都快被撕成了肉泥……”
一旁的田滄則是一臉懵逼。
自從在燕國做到能夠上朝的位置以后,因為朝會太早,他一直都有午睡的習慣。
方才驛館之人叫他的時候,他才剛剛睡醒呢。
在聽到姜或的話后,他先是一怔,隨后下意識地道:“竟然發生了如此大事,不過燕國死了使者,漢王叫我等前來,不知是何意?”
奚政微微一笑:“自然是讓兩位做個見證!”
說罷,他朝姜或問道:“本想此事由我朝官員復述,不過既然姜卿親眼目睹,那正好,孤要問姜卿幾句話。”
姜或心中一跳,不知道這漢王賣的什么藥。
但還是連忙點了點頭:“大王所問,只要不涉及我魯國機密,外臣定當知無不言。”
“姜卿放心,不過是問問正午一事的經過。”奚政點了點頭,“孤問你,當時的情況,可是孤的百姓,因愛國而仇視燕使,所以堵住了燕使去路?”
“不錯,燕使剛剛進城,便被那喚作李光之人帶人堵住,然后又有其他百姓加入,后來外臣也是才聽說,那人是遼地李家之人。”
“哦?這便是有私仇了?”奚政嘆了口氣,問道,“那李光是否動手?”
姜或還以為奚政會袒護這李光,聽這意思不像?
難道漢王對正午一事的具體經過,還不知情?
帶著疑惑的心情,姜或老實回答:“李光只是攔住去路,并沒有動手,是后來李珅李先生突然到來,那燕使不知為何就發怒了,可能是因為李珅是燕國人吧……”
“按這么說,是燕使沒有為攔住之事而氣憤,反而是因為李卿的到來,他才怒火中燒的?”
奚政說完,將目光看向了樞密院的位置。
李珅感受到目光,連忙上前道:“那楊適與臣乃是好友,憤怒于臣效力漢國,臣便將那漁陽之會時,燕王派臣來刺殺王上一事說了出來。”
不經意間,李珅將此事二度曝光,令齊魯使者皆是震驚。
這燕國竟然沒臉沒皮到了這等程度?
也就是說,那漁陽之會,那燕王竟然是一次不成,還準備下第二次黑手?
想到這,二人不禁佩服起漢王的膽魄。
要換做他人,在被刺殺后,第一時間想的便是回國,怎么可能還會深入虎穴?
至于李珅有沒有說謊,他們根本就沒朝這方面想過。
李珅的為人,別人不知道,他們齊魯之人難道還不知曉?
甚至李珅在魯國做官的時候,姜或還和他有過一段不太深入的交往。
此等心系蒼生的名士,豈會屑于說謊?
姜或在酒樓時,還在疑惑李珅為何會在漢國,這前后聯系,也就全部說得通了。
在場的都是聰明人,不用李珅多說什么。
關于漁陽之會的一切,他們就算猜測得有所偏離,但也八九不離十。
奚政點了點頭,繼續問向姜或:“姜卿,那么在李卿走后,后續又發生了何事?”
本書首發來自
,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