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兩個小年輕打情罵俏地談工作,魏玲玲裝作像是沒看見一樣,自顧自地玩起了手機。過了一會兒,她才悠悠地說,“調到同一個部門是不可能的。第一個項目由小妙打頭陣未嘗不可。部門缺個產品經理,但是,公司不會允許小妙過來。她過去只是暫時的,做完第一個項目就該撤了。”
產品部現在做的事情,就是做好智游模塊的行前、行中、行后智能提醒,自在模塊的商家管理和門店分銷功能。在大模塊下做小升級小改造,像匠人一樣,將產品慢慢打磨出完美的樣子。
好奇寶寶秦妙不會甘心一直做這些補丁需求。她想要主導一款全新的產品。回到公司,她就跟嚴詩詩主動提出,希望上級支持她,將她調到創新部門工作幾個月,做完創新部門第一個產品后,再回來產品部。
嚴詩詩不是不講理的人,既然下屬主動提出,只要是為公司著想的,她都不會反駁。眼下,創新部門能不能做出成績,還真不好說。有公司已經做出了智能導游產品,并且在幾個景區試用,至于試用效果,新產品剛出來的時候,都不那么好看,要不了兩個月,產品就會逐漸走向成熟。到時候,哪里還有智游自在的市場?
創新部門只有一個開發經理做開發工作,可見郭慶并不看好它。如果不把秦妙調過去,就要調劉啟明過去,權衡之下,嚴詩詩答應了,“你的工作由魏總給你分配。但是,你還是產品部的人啊。”績效考核,還是嚴詩詩說了算,創新部門的考核不算數。
只要有機會做自己想做的事,誰是領導,誰來考核她,秦妙并不計較。
智能導游產品,的確已經有公司在做了,盡管還不完善。任何產品,都是靠時間、靠數據慢慢打造出來的。智能導游也不例外。在沒有大量的數據參考之前,智能導游剛出生就是基礎產品,給游客用語音、或視頻介紹景區情況。隨著越來越多人使用,不斷糾正,它的內容倉庫才會越來越強大,景區熱點圖將會實時顯示出來。
同一時間,哪些景區人多,哪些人少?景區的哪些地方更受歡迎?哪些地方游客去得少?智能導游還能與公司的智游自在對接,在智能導游系統上推薦不同的主題線路。也可能跟其他旅游平臺對接,推薦對方平臺上的線路。導游系統可以根據時間、天氣、路況提醒游客,比如說,提醒游客到時間吃午飯了,可以到哪里吃午飯……
智能導游的三大賣點是語音介紹景點和景點背后的故事,尋找驢友,熱門景點預測。其他是輔助功能。
秦妙將規劃中的智能導游系統和市面上現有的導游系統對比,除了熱門景點預測、尋找驢友、智能線路推薦這兩點之外,其他功能市面上的產品已經具備了。她又試用了市面上的產品,只有一款做得還不錯。核心的語音介紹景點的功能做得還可以,其他功能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除了語音,還有沒有更好的介紹方式呢?已經去到景區了,其實沒必要拍照,沒必要拍視頻了。游客們想要了解的,是景點背后隱藏著的文化故事。語音必不可少,秦妙覺得還可以加入文字和圖片分享功能,定位到景點,配上圖文,表明到此一游。
每一個景區,它背后的故事甚至可以編成厚厚的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