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城原有的所有官員,都得到封賜和升遷。
薛仁貴、王方翼、席君買、程處亮、秦懷玉、尉遲寶琪等人,都被封為將軍。
同時,李愔將目前華夏國掌握的所有地盤,分為十五個行政省。
省下設立若干市區,市區下面設置縣,縣下面設置鄉,每個鄉統領若干村子。
好吧,李愔這完全是偷懶。
將后世的行政區域的劃分,直接照搬了過來。
省的最高行政長官,為省高官和高官。
市縣一直到鄉,都延續這個稱呼。
省市的主要領導,全部由中央任命。
這樣,就進一步將權利,集中到了皇上手中。
不過,目前來說,官員缺乏的厲害。
整個華夏國,建立伊始,有無數的問題需要解決,真的是千頭萬緒。
首先,從基礎建設上來說。
華夏國就需要忙碌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用來搞基建。
鐵路你需要修吧?
公路需要修吧?
城市需要建設吧?
好在,他們奪取了世家聯盟的兩座大城,還有無數的小城。
這兩座大城,直接就能使用。
至于那無數的小城,他們必須要進行改造和擴建。
另外,還有無數的礦區和工廠,學校、醫院等等基礎建設需要建設。
先修建哪里的道路,先建設哪一個地區,這都是需要文武百官操心的事情。
而在軟件建設上,那就更多了。
首先最急迫最要緊的,就是律法的問題了。
這個是必須要盡快出爐的,必須要讓華夏國的百姓,知道那些事情,是可以做的。
而那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而法律制止的事情,如果做了,需要付出怎樣的代價。
法律條文,官員的升遷制度,教育體系……
等等等等。
現在的華夏國,才剛剛建國,好多方面都是一片空白。
根本就沒有借鑒的先例。
當然了,他們自然是可以借鑒大唐的先例。
但是,這里面,也必須要結合華夏國的實際情況。
在法律方面,李愔想了想,將后世的一些法律概念,搬了出來。
當然并不是照搬的,畢竟國情差異很大。
而是搬出來一部分框架。
而就這一部分框架,對華夏國的法律工作者們來說,也有很大的啟發和啟迪的作用。
與此同時,目前急缺官員的情況,也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掉。
因為缺少的官員數量有些多,不能盡快補齊的話,各大城市的工作,根本就沒辦法開展。
所以,李愔決定,在兩個月后,召開一次恩科。
而之所以定在兩個月后,就是因為,要通知遍整個地盤,至少也需要兩個月的時間。
就這,還有好多地區,是從海上航行繞道過去通知的情況下。
沒辦法,現在除了西部有鐵路有公路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