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張郁青、馬贊、北宮鈺拜別王霽云,在秘族向導帶領下西渡沙漠,兩日后到達弱水,秘族戰士乃還。
張郁青遷馬贊破居延海匈奴黑城,折蘭王投降,得物資無數。
張郁青令軍士輕裝出發,沿弱水南下。一萬軍士,在酒泉外的茂密松林修整,北宮鈺前去玉門關和陽關聯絡牧野珉舊部李忠,李忠堅守敦煌數月,聽聞匜廷大軍前來,率軍前來。兩軍同時侵襲酒泉,匈奴族人大亂,張郁青率軍擊殺沮渠王子,破其軍,俘虜其相國和王室百人,恢復酒泉,盡收焉支山戰馬。
大戰過后,酒泉城內,北宮鈺興致勃勃望著祁連山雪峰,張郁青、馬贊、李忠則在商議軍務。
馬贊道:“鎖陽城竇融、陽關隗純皆不信將軍軍令,其他八部校尉游兵散勇更是難以召集。如何是好?”
李忠道:“我等與朝廷相隔時日過長,匈奴一直陰謀詭計,騙我我等出城。如此三番五次,自然不敢輕信他人。除非牧野珉將軍復生,眾軍自然云集。”
張郁青道:“此事再議,急不得。”
馬贊道:“將軍,并非我老馬心急。我兩軍兵力合計一萬三千,但是居延王和沮渠王在武威城整合六萬大軍,部落人口十萬。若是公孫父子再不出現,那么我們收服河西的計劃恐怕要泡湯。”
李忠道:“我有三計,可破敵軍。”
馬贊道:“哪三計?”
“大旗門乃敦煌、酒泉之間最大的江湖勢力,若是鐵堅相助,可得民眾支持,擴軍一千,這是第一計;惡人谷尚有刑徒三千,十大惡人武功高強,征為己用,乃是一股奇兵,這是第二計;張掖、武威兩郡盛行紅衣教,匈奴人侵占河西,與紅衣教并不和睦,時有沖突,將軍若得紅衣教主支持,可得奇兵。”
張郁青道:“危難當頭,權變從急,況民間義士,心向大匜朝。”
這時軍士來報,大旗門門主鐵堅求見,愿獻上美酒佳肴犒軍。
張郁青道:“真乃天佑大匜朝,我們前去迎接大旗門義士。”
大旗門百余名弟子喜氣洋洋抬著酒食在軍營外,張郁青命馬贊率隊接納大旗門犒軍酒食,自己則親自拜謝。
張郁青道:“大旗門為國為民,鐵前輩忠肝義膽,晚輩尚未拜會,實在慚愧。”
“大旗門祖訓守護邊疆,不可忘本。如今我大旗門一千青壯,盡可入軍旅,襄助將軍破敵。”
張郁青道:“不知門主能否助我說服惡人谷助我軍收服河西?”
鐵堅沉吟道:“此事還須將軍親赴惡人谷一趟。”
北宮鈺道:“一萬大軍性命皆系將軍一身,怎么輕易冒險?哪些刑徒流犯皆亡命之徒,怎可相信?”
馬贊道:“說得對!”
張郁青道:“惡人谷良心未泯,心向中土,收服河西,還須江湖義士相助。”
北宮鈺道:“那請將軍允我守護在側!”
張郁青點頭允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