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喬依鼓勵喬媽也找到了現在的丈夫,一個小學老師。
愛情或許沒有理由,但愛情一定是有責任的,喬依因此不會跟喬爸和解,所以在北京,沒有人知道她是喬爸喬敬楠律師的女兒,喬依也從來不覺得喬爸的財富,聲譽和律所跟她有什么關系,她是她自己的一切支柱,在北京她就是一個異鄉人,喬媽那里雖然也不是她的家,但她肯定不屬于喬爸的家。
說來難過,對于這些,喬依沒有跟他人講過,更何況是路遠橋。
在潛移默化的影響里,她對愛情蒙上一層現實主義的灰色,她努力的學習,工作,甚至在出國得一個法學碩士的學位的時候只拿了學費的錢,生活費都是打工賺的,她沒有心情也沒有想法去進入戀愛關系。
再美的愛情最后若都泯然如陌生,又何苦開始。
路遠橋是她最接近愛情的關系,她害怕,她見過喬媽與喬爸在好的歲月里相視如水的暖顏,也見過喬媽失去光澤的眸色。路遠橋比起當年的喬爸,迷人程度遠遠過之,她怕她到時候一地的心碎。
或許關于喬依的過去,時間能漸漸告訴路遠橋。
她打開合同文件,踏光投資協議,投資方是邊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和榮橋基金。
而主演是路遠橋,邊羽榮。
喬依的記憶是圖片式的記憶,她能記住她留意過的事情,像畫面一樣停留在腦海里。
邊羽榮,路遠橋提過,他的前女友。
這人生不會有那么多巧合,她往下劃,從商業角度看這份協議沒有任何的過分之處,她出錢,她對于劇的名字,劇本的修改,對于一切關于劇的推進的事項有主導權,她對于產生任何周邊權益都有她的利益,她是一個甲方,十足的甲方。
她把對于制作方不利的條款進行了批注,但實際上所有的批注部分也不過是任君采擷,愿者上鉤。
大概兩個小時,修改結束,喬依發了出去。
在早上心臟亂動的那個瞬間,變成了整理有序的條理,充滿了理性與思考的頭腦下,喬依對于這場愛情望而卻步,想要退后。
那邊路遠橋還在休息,他似乎想的是,能休息好了把這一切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