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元甲在生死狀上寫下自己的名字,問道:“趙健,這些年你跑哪兒去了?咱們可是好多年沒見了啊。”
趙健說道:“霍元甲,咱們是好久不見。我這些年到過七個省,二十三個縣,拜訪名師,學了一身好功夫。”
霍元甲嗤笑道:“吹牛。”
趙健冷笑道:“吹牛?我回津門,就是為了打敗你的霍家迷蹤拳。”
霍元甲說道:“好啊。我今天就給你一個機會,輸!”
霍家和趙家都是武術世家。
兩家有著很深的淵源,練的都是迷蹤拳。
為了爭奪迷蹤拳“正宗”的稱號,兩家的上一代人就起了恩怨。
到了霍元甲和趙健這代人,斗爭得更狠。
霍元甲已經不滿足“迷蹤正宗”的名頭,而是要做津門第一。
趙健呢?
他還在為了迷蹤正宗和霍元甲爭斗。
二人的格局大小,一目了然,高下立判。
比武,分兩種形式。
一種是點到為止,不傷和氣。
另一種是簽生死狀。上了擂臺就生死各安天命。被打死,只怪自己學藝不精,怨不得別人。
余春秋站在人群中,做一個安靜的看客。
余春秋發現,霍元甲在生死狀上簽下了名字之后,心態立刻就變了。
余春秋心中暗道:“霍元甲的身上戾氣大增,是起了殺心啊。比武較技,是按武術界的規矩,官府衙門都不好插手。畢竟,他們簽了生死狀,是兩廂情愿。”
霍元甲還年輕。
年輕就氣盛。
擂臺上,霍元甲可會手下留情。
余春秋燃燒了2點民意值,目不轉睛地盯著著霍元甲和趙健的搏殺。
余春秋把自己代入到擂臺上。
要是換了自己,幾招可以擊敗霍元甲或者趙健?若是同時對上二人聯手,自己又有幾成勝算?
余春秋的思維快速模擬推演。
“擊敗霍元甲,我需要十三招。”
“擊敗趙健,需要八招。”
“同時對付二人,我需要出五十九招才能將他們徹底擊敗。”
用思維模擬得出了結果,只是概率事件。真要到了實際較量的時候,就有些不好說。
理論和現實,總是會有差距。
干擾現實的因素太多。任何一個不起眼的因素,都有可能導致不一樣的結果。
兩個武術高手聯手,戰斗力就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簡單。
余春秋能在百招之內擊敗霍元甲和趙健,就足以說明他是真正的武術行家,是宗師一流的人物。
當然,余春秋跟“劍仙”李景林、“神槍”李書文、“天下第一手”孫祿堂這些大宗師,還是沒法比。
余春秋暗道:“趙健要輸了。”
果然。
不到三招。
霍元甲就將趙健打下了擂臺。
比武結束。
好在沒有鬧出人命。在場的人,都在高呼霍元甲的名字,稱他是“津門第一”。
霍元甲志得意滿,站在擂臺上向周圍的人抱拳致謝。
這一場比武,收獲最大的不是霍元甲,而是余春秋。
霍元甲收獲的只是“虛名”,余春秋得到了才是實利。
余春秋以“過目不忘”的能力,學會了霍家和趙家的拳術精要。可謂是收獲滿滿。
……
霍元甲贏了趙健,當然要帶著徒弟們去農勁孫的沽月樓大吃大喝一頓。
路上遇見鐵刀門的秦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