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倒文官,他們是被限制經商的,按照當初朱元璋改革的口號,想富甲天下,就別來做官,做官就別想富甲天下。然后,朱元璋不單單不讓文官富甲天下,甚至連他們之間的應酬都被嚴格限制。
堂堂六部尚書,部堂高官,廢除三省后,六部尚書,正二品大員,家中一個糟糠妻,獨子一人。
多一個都要養不起。
從古至今,男人的人生追求,無外乎權色,做到六部堂官,二品大員,其實他們真的可以,跺跺腳,天下震動。
權力,他們已經近乎走到了巔峰,文官造反還是少的,在大明朝,更不存在文官造反的可能。
土木堡之后,有文官造反的可能,因為兵權被牢牢的控制在了兵部,在文官的掌握下,但明初期,原史上,兵權握在朱元璋手里,握在朱允炆手里,握在朱棣手里,握在朱高熾手里,握在朱瞻基手里。
同時,也握在大明戰神朱祁鎮手里。
不然的話,大明戰神,如何能做到力排眾議,乾綱獨斷,御駕親征,最終兵敗土木堡,險些釀成靖康之禍。
好在有個朱祁鈺,有個于謙,君臣合力,守住了北京,消滅了也先的想法。
而權力他們已經達到了巔峰,那最后的追求,無外乎就是個色字,大圣人朱熹,強取兒媳。
所謂的名儒,滿口仁義道德,滿腹男盜女娼,風流才子,不正是如此?
想要色。
大明的青樓,那都是合法經營,納稅重地,甚至還有官營青樓,稱之為官妓。可想要去青樓,或是要在外邊包養那就少不了要有錢,沒有錢的話,去哪里,如何覓色。這本是人之常情,是一個掌握了權力的男性,最基本的需求,而這一點,方世玉也從未想過要改變他。
相反,他也在大力推行官妓,如果一個高官,無欲無求,那才是方世玉應該提防的。
求財,求色,允許的地方,未必不能通融,就好比和珅講的,救民先救官,和珅用朝廷的賑災糧,打通上下官吏,官員吃飽了,和珅用剩下的賑災糧,換成稻糠,糟粕之朝廷的賑災糧,全數下發,也只能救十萬人,而和珅這樣一弄,雖然百姓吃的不好,卻能讓官員吃飽,救活三十萬你說他是巨貪,但他真的能救活更多人,他是對,他是錯,和珅的目的只是救活更多人,當然,或許可有說,和珅完全能匠所有的賑災糧都換成糟糠,救活五十萬人。
但官場就是那么渾濁,不堪。
尋常百姓若是知道了官場的昏暗,他這一輩子都會活在夢魘里。
張居正教導萬歷帝,仁義禮智信,而當萬歷帝親政時,卻發現這個社會,完全不是書本里,師父教的那么好,甚至是丑惡的讓人恐懼。
萬歷帝不在相信張居正,甚至做出了掘墳鞭尸的事情,難道張居正一點責任沒有?他只教萬歷帝,做一個吉祥物皇帝,只告訴萬歷帝天下多么美好,一丁點黑暗的事情不說,不言。
等到萬歷帝自己發現的時候,三觀坍塌,做出什么事情,哪怕真的很過分,也是偏激的做法。
話說回來,官員的俸祿低,也是朱元璋幼年經歷,心理扭曲的結果。
朱元璋崛起于微末,淮右一布衣爾,幼年時親身經歷了暴元朝廷的橫征暴斂,有史料可查,暴元的賦稅,都特么增收到數十年以后了。
腐敗到了極度,上層社會窮奢極欲,下層百姓,終日勞作,卻不能糊口。這讓朱元璋在幼年時,心里留下了極大的陰影。
并且朱元璋對天下官員都有一個統一的印象,而且是非常惡劣的印象。
在朱元璋看來,元朝的官員能那么做,大明朝的官員也會這么做,正所謂,天下烏鴉一般黑。
誰也別嘲笑誰。
而洪武朝的第一次官吏俸祿標準實行,比現行的標準,足足少了三成,這還是洪武二十二年的時候,朱元璋重新定制俸祿法案,給官員們漲了一點點。
那也只是一點點而已。
而官員們都快餓死了,有一定權力的他們,難道還能忍得住,不犯法?不貪污,不貪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