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甸疑惑地問道。
“老太爺,朝廷文書寫得清清楚楚,凡是移民之人,皆分有土地,而且稅賦減免,最重要的是,兒孫上學堂免費,日后科舉也會多加照料。如此條件,足以讓人心動。我們黃家世代非農即商,罕有入朝為官者,大伯家的三伢子是塊讀書的料,若響應朝廷政策,主動遷移北直隸,可是一件大好事。”
黃矩自信地說道。
黃亮眉頭緊鎖,這件事不是商議過,全家族都不分開,不遷移。
不等黃亮發問,黃矩便擺手道“二伯且先聽小侄細說,響應朝廷之策,對三伢子是個機會,若他日三伢子入朝為官,我們黃家也算是出過讀書人,門楣光耀。其次,三伢子若去北直隸,可主動提出所去之地,此時無人響應朝廷,若我們主動請纓,朝廷定會考慮。”
“若可安排至大運河附近,日后豈不是可以成為我們黃家商道的一個據點,無論往返,皆為便利之舉。若三伢子不入官場,也可作為我們黃家在北直隸的話語人,操作生意,不也是上上之策”
黃亮陷入思考之中。
老太爺黃甸深深看了一眼黃亮,道“黃矩說得不無道理,眼下朝廷雖未強求移民,但新皇帝下了旨意,就不會輕易收回。若我們把握先機,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若如此的話,可不能只讓三伢子去北直隸。”
黃亮憂愁地看著黃甸。
黃甸明白黃亮的話,他想要陪著孩子一起移民。若他離開,恐怕將是永別。畢竟自己上了年紀,很可能活不了幾年了,
人老了,希望孩子在身邊盡孝,希望死了之后有人可以抬棺材。
現在看來,不可兩全啊。
黃祥看著二哥與老父親,嘆了一口氣,道“往日里我總是不爭氣,這一次便擔當更多吧。二哥,將三伢子交給我,我帶家人去北直隸,你在這里陪著老父親。”
“四弟”
黃亮感動不已。
這年頭沒有誰愿遠離家鄉,若不是為了整個家族,為了孩子的未來,誰愿背井離鄉,誰愿訣別家人而去。
“我們還有些時間,早做安排吧,我再去煤礦看看。”
黃矩沒有眼睛有些濕潤,轉身離開。
就在黃家之人緊鑼密鼓組織人手開采煤礦,主動報備朝廷,準備遷移至北直隸一帶時,黃家發現了煤礦的消息也不脛而走。
忻州為太原府散州,始建于東漢建安二十年,素有“晉北鎖鑰”之稱,向東承接五臺山,向南則是太原晉中,向西直望蘆芽山、老牛灣,向北則是雁門關。
地理位置優越,使得忻州商貿繁盛。
忻州知府衛勇輝聽聞黃家之人竟主
動提出遷移,不由有些意外,當聽聞到黃家發現煤礦山之后,更是驚喜不已,連忙召來同知郭崇、通判李存進。
“黃家發現有大煤礦山,你們可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