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因旁顧府、州、縣而荒廢思政學府,臣請設思政學府為中央思政學府,為大明最高思政學府,有教材編纂之權。”
解縉聽聞之后,臉色有些暗淡,也知事情已無挽回余地,只好硬著頭皮對朱允炆說道“臣思慮不周,聽聞郁司業,方、姚博士之言,認為皇上安排可行。”
郁新暗暗咬牙,沒想到解縉竟吞掉了自己剛剛說的話,此人為了保住自己在皇帝中的良好印象,也算是用心了。
朱允炆并不在乎解縉與郁新等人之間的斗爭,見自己的想法得到通過,便吩咐道“那就依姚博士之言,改思政學府為中央思政學府。由你們整理第一版思政教材吧,完成之后待朕批準,推行全國府學、州學、縣學。另傳報地方,日后科舉必考思政,若不過關,則不予取用。”
“臣等遵旨。”
解縉、郁新等人答應道。
中央思政學府這邊同意了,可事情并沒有結束,禮部官員站出來表示反對。
主事蕭逸率先上書,反對中央思政學府染指“教材”,認為這應是禮部之事,僭越職權,朝廷大忌。蕭逸沒有將矛頭對準朱允炆,而是盯上了思政學府。
朱允炆最初對這件事并沒有在意,認為思政學府干的就是思政教育的事,讓他們編纂教材很正常,便沒有理會。
誰知僅僅隔了兩日,便收到了禮部多達七封奏折,皆認為思政學府“越界”,要求由禮部來編纂思政教材。
教材之爭由此拉開帷幕。
以解縉、方孝孺、姚廣孝等為主的思政學府官員認為,思政教育教材應由思政學府來編纂發行,而以禮部尚書陳迪、侍郎黃冠、陳性善等為主的禮部官員則毫不退讓,據理力爭。
郁新坐在內閣,安穩地喝著茶。
教材之爭本身算不得什么大事,一本冊子而已,但教材之爭的背后,卻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那就是由誰主導天下讀書種子的思想。
禮部統管國子監、天下府州縣學,自然不會將這個權利拱手交給思政學府。
而思政學府也希望借此來強化自身的權威與力量,奠定思政學府在所有讀書人心中的地位,自也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用人教版還是用蘇教版的背后,是教育權的問題,是教育主張的問題,是教育部門權利彰顯的問題,絕不只是一本教材的問題。
皇上在這件事上犯了錯,將權利揮手給了思政學府,卻沒有考慮禮部,這就為斗爭埋下了根源。
現在事情越來越大,問題的根源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這次斗爭,需要有一些人倒臺。
郁新品著香茶,這可是明前貢茶,皇上賞賜給內閣大臣的,只不過,茶少人多,總是不夠分啊
解縉此時正待在思政學府內,看著方孝孺與姚廣孝等人,嚴肅地說道“編纂教材,主儒士思想教化,是思政學府創建之初心,現禮部咄咄逼人,我等不應坐以待斃,應立即上書”
天才本站地址。小說網閱讀網址,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