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而善良的中華兒女,就這樣堅強地奮斗著。
只不過讓朱允炆感覺到意外的是,他們的努力,并不是為了帝國更強大,更美好,而是為了活下去,只是為了活下去,僅此而已。
拉一個老農過來,問問他愿不愿意為大明力戰而死,他會吐你一口口水。
找兩個匠人,問問他們愿不愿意免費為帝國發光發熱,他們會拿出錘子。
找五個商人,問問他們愿不愿意捐錢給軍士,裝備更多的火銃、神機炮,他們會拿出算盤算一筆賬,然后拿出幾文錢打發叫花子。
這個時代的子民,他們沒有那么多的愛國主義,沒有崇高的信仰,他們只有一個樸素的認識
我們是大明的子民。
然后,沒了
該種地的繼續種地,該開石頭的繼續爬山,該賣布的繼續吆喝。
民族榮譽感談不上,愛國精神也不好說。
果然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嗎
在飯都不容易吃飽的時代,給他們灌輸愛國主義,國家一統,民族榮譽,是不是有些不符合規律了
可是,那個偉大的組織,那個出現了多少偉人的組織,不也是誕生在黑暗無比,飯都吃不飽的年代
那灌輸了幾代人的紅色基因,不也是在物質貧乏的年代
人身上流淌的血是什么顏色的,不是由吃的東西決定的,而是由呼吸決定的。
只要能呼吸,就能改變。
朱允炆想起了五胡亂華、蒙元入侵,包括后來的清人入關,明明人口極度占據優勢的中原文明,到最后卻被屠戮,被踐踏,被奴役
歸根到底,不就是因為中原文明之下的萬萬千千百姓沒有明確的愛國精神嗎
能覺醒的,能愛國的,能爆發的,能有血性的,都死了
剩下的,就是一群只為了活下去的單純的子民。
這是可悲的。
朱允炆有些憂愁,朝廷的教材之爭雖告一段落,雙方妥協,以聯合署名的方式解決了問題,但思政教材的對象只是學子,不是無數的百姓
要讓帝國真正的擁有未來,要讓所有人凝聚成一股力量,要讓六千萬百姓站在大明日月旗下,永遠記住大明才是他們的國家,那就必須進行愛國教育
用愛國,將他們的一切烙上大明印
s
今日加班太晚,實在是沒時間二更,加上個月的欠大家兩章,等后面一起補。
還請諒解,驚雪也希望全職寫作,每日多更新,大家看得爽,我也寫得舒坦。只是現在還需要工作,成年人的世界,有時候身不由己
謝謝每一位讀者朋友,你們的支持與陪伴才是驚雪走向全職寫作的發動機啊,哈哈,謝謝有你們。,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