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直接點了名字。
鐵鉉與徐輝祖面面相覷,解縉也有些為難,郁新見幾人不說話,猶豫了下,便說道“皇上,這件事恐怕不太好辦。”
“為何”
朱允炆問道。
郁新嘴角有些苦澀,你那么聰明怎么可能不明白,但事已至此,只好開口“大明首開武舉,振奮民心,民間剛有些尚武根苗,朝廷若將這些選拔出來的精英送到前線,這豈不是豈不是讓百姓不安,日后武舉,怕就沒有人敢參與了。”
人家辛辛苦苦練習武藝,拼了幾場考試,好不容易中式,為的是什么
是建功立業,殺敵報國
沒錯,有些武舉人是有如此崇高的理想與追求。
可對于大部分武舉人而言,他們想要的只是榮華富貴,是手握權力,是站在他人之上,而不是沖鋒陷陣,馬革裹尸,不是上前線與人拼殺。
要知道他們哪怕在家里種地,也不至于掉腦袋。可要是上了前線,那就是提著腦袋過日子了,說不準就被人殺了,還不管埋的那一種。
解縉贊同郁新的看法,附議道“武舉人應該給他們相應的榮耀,只有如此,武舉制才能發揚廣大,民間方有尚武的百姓,源源不斷為朝廷精兵強將。若送他們到前線,怕會寒了人心。”
朱允炆咀嚼著食物,思考著郁新與解縉等人的話,直到鐵鉉也開始勸時,才開口問“朝廷開武舉目的是什么”
鐵鉉言道“遴選良將帥才。”
朱允炆丟下筷子,拿起帕子擦了擦嘴“不經過實戰,稱得上良將帥才嗎沒有軍功,在軍中能立得住嗎空有一身好武藝,好力氣,卻沒有好膽略,不敢為國征戰,不敢拼殺在前,那朝廷選他們做什么”
“這”
鐵鉉無法反駁。
朱允炆站起身來,目光掃過眾人,沉聲道“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皆是大明的中流砥柱。若文臣不謀政為民,武將不謀戰為國,那大明焉能蒸蒸日上,何日能迎盛世,萬邦來朝”
“若畏懼怕死,擔憂武舉就此終結,是不是太過杞人憂天朕還不信了,堂堂大明,豈無勇才怕死的不來,那就找不怕死的若大明男兒無一人參考,那朕不介意選幾個女狀元”
女狀元
解縉、鐵鉉、徐輝祖等人一頭汗水。
這就是罵人和羞辱人的話了,如果真有女狀元問世,那意味著大明男兒都死絕了,換句話說,袞袞諸公,雖有男人的器官,但已無男人的功能
徐輝祖最新反應過來,表態道“臣認為中式之人去前線鍛煉鍛煉,熟悉兵法,領兵作戰,立下軍功,也是不錯的選擇,呵呵。”
鐵鉉哭喪著臉,這不答應也不行了啊。
于是,武會試還沒有結束,表現杰出的薛祿、紀綱等人,已經領到了一張廣西山水的旅游券,免簽證,可出國的那一種,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