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陜西,到山西,再到北直隸。
一個個問題被提了出來,朱允炆一一處置。
孫文舉起身,對朱允炆道“皇上,臣有三件事。”
朱允炆眉頭一抬“莫要說三件,只要先生說得出來,三十件朕也聽著。”
孫文舉感謝朱允炆如此重視教育,肅然說“臣在北直隸,為社學教諭,就單論社學來說。朝廷為了促使移民,曾公開告示,準許移民百姓的孩子免費進入社學、縣學乃至府學,并大興社學,社學紛紛而立,卻有一個尖銳的問題,移民的孩子免費了,那當地百姓的孩子是否需要收費進入社學若收費,是否對當地百姓不妥。”
朱允炆微微皺眉,孫文舉說得倒是貼合現實。為鼓勵移民,朝廷出了不少政策,其中一項就是免學費,可當地百姓呢,移民在某些地方畢竟不占據主體,若區別對待,當地百姓如何想
可人家是移民,千里迢迢,拋棄了親族與祖先的土地,來另一個地方扎根,服務于朝廷戰略,付出的犧牲總需要一些額外的對待。
“你們怎么看”
朱允炆有些拿不準主意。
解縉、陳迪等人也沉思起來,楊士奇也被這個問題打得措手不及。
李志剛沉穩地說“移民百姓與當地百姓,同為大明百姓,按理說,應當同享免費教育,且眼下社學、縣學、府學教諭、訓導,皆領朝廷俸祿,無需百姓家交納束脩。若直接讓當地百姓免費,于移民不公,若不讓當地百姓免費,于其又不公。臣以為,可將此事交付移民來決斷。”
“哦,仔細說說。”
朱允炆有些好奇。
李志剛笑道“當地社學可以聯合移民與當地百姓,讓移民公開表態或投簽子表態。移民性情淳樸,若當地百姓待他們善良,他們定會答應,這樣即可以讓其更好融入當地,也可讓當地人更好接納他們。若當地百姓待他們不善,那也只能說明當地教化還不夠,衙門與當地士紳需要為此負責。”
朱允炆拍手稱贊“此法可行,孫先生以為如何”
孫舉文沒想到李志剛竟然將決定權交給了移民百姓,不過仔細想想,這件事畢竟是移民百姓的獨特待遇,他們是有權決定是否分享給當地百姓。
“可皇上,若是沒有移民的地方,社學該怎么辦”
孫舉文繼續為難。
朱允炆沒有繼續糾纏這個問題“那就收點束脩吧,不管百姓送來的是臘肉,還是雞蛋,不管是一捆柴,還是一塊木板,都權當其交過學費了,不得阻攔,也不得嫌棄。”
孫舉文摸了摸額頭,看來也只能這樣了,只好轉而說第二件事“百姓之家中,有許多適齡孩子并不入學,寧愿將其充作勞力,也不送至學堂,苦口婆心也無濟于事,臣等不知所措,求皇上賜法。”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