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
楊成風不成昧著良心,國子監的數學確實精妙,商學也是厲害,聽聞販賣安南戰爭中,就有商學院的影子,農學更是厲害,竟然出現了反季節的存在,大冬日里竟也能吃到蔬菜,可謂是學以致用的最好例子。
諸多學問在這里匯聚,哪怕是國子監的監生他日不進入朝廷,也完全可以回家成為一名厲害的商人,匠人,農戶乃至醫者
朱允炆滿意地點了點頭,道“對于私塾,地方學院,朕是樂見其成,國子監在這方面也作了討論,就由楊祭酒告訴你吧。”
楊士奇起身,在桌案上拿出了一份文冊,在手中搖晃了下“大明教育設為四級,此乃朝廷之下的教育。然私塾、地方學院,家學,在育人成材中依舊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江西吉安府勇奪十優州府,就是明證。朝廷從未想過廢棄私塾,取締地方學院,消滅家學,設四級教育,只為規范,以行坦途大道。”
“至于私塾也好,地方學院也好,家學也好,該怎么辦,還可以怎么辦。不論出身,皆可參與社學肄業、縣學肄業、府學肄業、國子監肄業考試。同一張試卷,同一場考試,同一個標準,取優淘劣,競相成長。”
楊成風吞咽了下口水,臉色好看多了。
國子監考慮得周到啊,若是如此的話,確實沒什么好說的。私塾可以照樣辦,地方學院也可以照樣開,到時候考試的時候派人去就行了,考出來比一比,就能選出來良才。
楊士奇繼續說道“既然楊先生知曉其他學問有利學子,大可在離京之前帶走幾份教材,日后在各地的中華書局,也將會有教材發售,為了學子,私塾先生、書院先生,是不是也應該提升下自己同臺競技,看看是誰更強,豈不妙哉”
楊成風重重點頭,引雜學進入教育已成大勢,眼下唯一需要的變化的,就是將這些學問引入到私塾、書院與家學中,以此來和朝廷的社學、縣學、府學乃至國子監抗衡。
吉安府教諭程濟一起身,提出了一個更尖銳的問題“皇上,臣翻閱國子監教材,儒家教材中竟不再要求所有學子熟背四書五經,只背誦其中片段,而在府學、縣學教材中,甚至連四書五經的內容都不齊備,長期以往,儒學必會衰敗,大明將再無大儒,臣以為,無論其他教材如何編纂,儒家教材必須以四書五經為主,熟背通徹,不可怠慢”
朱允炆看向程濟一,這個問題確實是極大問題,方孝孺曾針對這個問題作過幾次討論,此時的方孝孺就在下面坐著旁聽,問題就由他來解決吧。
方孝孺被請到高臺之上,對眾人行了個禮,道“諸位中多是認識我的,方孝孺,不多作介紹。程先生所言,國子監早已關注過,然慮極長遠,究其根本,是人才發展的問題。孔子教禮、樂、射、御、書、數六藝,不唯禮與書,緣何到了眼下,諸位卻偏偏重書而輕其他”
“社學、縣學、府學,不過是打基礎之年,有此基礎,若想要成為大儒,立志于學問,可以入國子監儒學學院,也可于民間深造,朝廷可特例招攬、任用。而對無數學子而言,他們所要掌握的,是治世之能,是安國之策,是各間學問,而非單一儒術。”
“一言而概之,一切看志向。想要成為大儒,無論身在何處,皆可修行,國子監每年都會舉行各學院考試,哪怕你們沒有考過府學,甚至沒有靠過縣學,來京師,單獨考國子監任何一個學院,只要通過單學院的考核,國子監一樣可以錄取,甚至會委以重任。用皇上的話來說,朝廷需要特招一些人才。”
程濟一聽聞,不再言語。
國子監已經將話說到這個份上,也沒有斬斷儒學的大門,雖然教材碎片化已無法阻擋,但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一個個問題提出,一個個問題得到解答,解決。
朱允炆在國子監接連聽了五日,當場解決問題三百余,為大教育戰略的推行掃去了重重障礙。可還有一個障礙,最后的障礙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