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不平看著跪在地上的僧人,目光中閃爍出一縷殺機,旋即又隱藏起來。
朱允炆走了過來,沒有伸手去攙扶,只站在一旁,看著遠方說“到時候了,前面帶路吧。”
僧人面色蒼白,撿起地上的草藥包,眼神中透著掙扎與痛苦,重重點頭“好。”
出了興化禪寺,沿山間小路慢行,約莫有半刻鐘,僧人停下腳步。朱允炆等人看著不遠處,以竹修籬,兩間竹屋,小院方正,透著干凈與清幽。
“皇上,請。”
僧人抬動籬門,站在一旁。
朱允炆走了進去,馬恩慧與賢妃打量著院子,一桌三凳,并無其他,倒是在靠近籬笆的位置,還有一晾衣竹竿,掛曬著三件小小的衣裳,與兩件大人衣裳。
“沫兒。”
僧人喊了一聲。
竹屋里傳來腳步聲,沫兒款款走了出來,先是看了一眼成為僧人的朱有爋,之后便看到了負手而立的朱允炆,平和的馬恩慧與賢妃,還有眼帶殺機的湯不平。
“草民見過皇上,皇后,賢妃。”
沫兒沒有半點驚訝,上前行禮。
因為,這一日早晚要來。
在建文三年六月時,沫兒誕下一男嬰,朱有爋知道龐煥與安全局不會放過沫兒,一旦百日之后,很可能會舊事重提,將沫兒押送刑場。
朱有爋為了保住沫兒,抱著剛出生的孩子求見太后,希望太后看在朱家骨肉的份上,幫忙說情。雖然呂太后沒有直接干涉此事,卻找馬恩慧吹了幾次風,暗示馬恩慧說服朱允炆,能饒朱有爋與沫兒一馬,就放了他們。
朱允炆不好逆了太后的意思,加上沫兒為覆滅白蓮主力確實了諸多情報,便下密旨,將朱有爋、沫兒發配徐州云龍山,朱有爋出家為僧,日日念佛,沫兒撫養孩子,待安全局再來之時,了卻余生。
這種今日不知明日的生活,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種煎熬,可對于白蓮沫兒,卻失了作用。
她的眼里,只剩下了陪伴與珍惜。
正因為不知道什么時候會死,所以她每一日都過得很是認真。
朱有爋為了祈禱,一改心中戾氣,日日抄寫佛經,背誦經文,為的就是讓沫兒多活一段時間,原以為朱允炆會給五年時間,至少等孩子長大一些,可不成想,僅僅一年多,他就找上了門,而且還是親自來的。
朱允炆看著沫兒,左邊的衣袖擺動隨風,輕垂地上,毫無力感,不由微微皺了皺眉,看向朱有爋“你因何去討的草藥”
朱有爋嘴角微動,低頭說“沫兒身體不好,時不時會昏厥。僧醫說是虧氣血太過厲害,所以我才討了一些杜仲、當歸。”
湯不平上前,打開草藥包檢查了下,確系補血之物才退至一旁。
朱允炆看著跪在地上的沫兒,側身走向桌旁坐了下來,說“起來把孩子抱過來。”
沫兒只好起身,返回竹屋,將襁褓中的孩子抱了過來,雖只是一只手,卻很是熟悉,馬恩慧上前接過,看著正在打哈欠,握著拳頭困意瑩瑩的嬰孩,不由問“可會喊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