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
這是朱允炆發明的詞匯。
公輸巧離開二炮局,在馬車里陷入深思,直至到了國子監,才走出思緒,看著國子監的大門,公輸巧沒有下馬車,而是對車夫說“去,讓人把周昌、張舉、王黔三人喊來。”
沒用多久,周昌、張舉、王黔三人便匆匆而來。
公輸巧將三人喚入馬車,直奔皇宮而去。
朱允炆正在武英殿處理政務。
茹瑺在西疆省遭遇了不少困難,當地百姓對大明有著很強的戒心,雖是臣服,卻沒有認同。
不牢固的基礎,導致大明官員想要獲取當地百姓的配合、支持是很難的。雖說有伊瑪目、郭三省等人幫助,整體局面還算穩定,但誰也不清楚這種穩定會持續多久。
在過去的半年里,西疆省各地造反作亂的,發生了十三起,雖然規模都很小,最多一次也才五百余人,但因此而被害的朝廷官員、軍士,就有七十二。對于這些作亂之人,袁岳奉都司命,直接踏平,大舉屠殺。
茹瑺支持屠殺,尤其是在西疆省三番五次發出告示,明確告訴這些人
做大明順民,你好他好我也好,大家好好過日子,吃嘛嘛香。
做大明敵人,那只能是你死他死,你們都去死,大明一家獨大。
茹瑺自然是不希望西域荒蕪沒有人煙,但有些人不老實,說服不了,那就只能挖個坑,送他們一段路。
殺戮,解決掉不聽話的。安撫,招攬聽話的。
但歸根到底,想要讓西疆省長治久安,必須讓當地人感覺到,大明來了,他們的日子好過了,而不能是大明來了,他們的日子反而不如亦力把里時期。
絲綢之路正在進行之中,茹瑺也沒有奏報詳細情況,他這段時間恐怕一直都忙于構建環控整個西疆省的府縣班子吧。
朱允炆尋思著應該給茹瑺發個提醒,讓他將西疆省的經濟搞上來,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消除回回人的抵觸情緒。
此時,內侍來報,公輸巧等人求見。
朱允炆有些意外,國子監的事通常都是文書遞送來的,跑到武英殿親自找自己的并不多,莫不是匠學院遇到了什么麻煩
公輸巧、張舉等入殿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