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抬手,示意幾人起身,半開玩笑地說“公輸院長,可是李志剛克扣了匠學院的錢鈔,捂著不給,找朕來告狀了”
公輸巧連連搖頭,平和地說“我等求見,只是有些茫然,還請皇上指點迷津。”
“指點迷津,讓朕”
朱允炆有些意外,自己雖然懂得一些理論性、淺顯的東西,但具體到生產、制造、維護,可并不懂,能指點你一個大匠什么。
公輸巧嘆了一口氣,緩緩說起“今日去二炮局,陶增光一席話讓臣汗顏,匠學院、工程機械院可謂集大明最優秀的匠人與學生為一體,可偏偏匠學院、工程機械院在效率上、創造上遠遠不如二炮局。”
朱允炆微微點頭,單論創新一項,還真是如此。
公輸巧有些悲傷,自己掌控著無數匠人向往的匠學院、工程機械院,可除了蒸汽機之外,能拿得出手的東西少之又少,而蒸汽機從根本上來說還不是匠學院的獨立創造,而是朱允炆立項攻關的結果。
如何讓匠學院、工程機械院真正擁有創造力,自主研究出來一些實用性的工具,輔助于所需所用,這才是終極的使命,而不只是改良與發展蒸汽機一項。
若是如此的話,那匠學院還不如改名為蒸汽機學院。
公輸巧自我剖析,自認為國子監的獎勵機制雖然比不上二炮局,但相對其他學院也絲毫不差,可監生們為啥就缺乏創新力
朱允炆明白了公輸巧的意思,他是迷茫了,他最初以為的教育,就是將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可現在,他的想法變了,他認為教育不應該只是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還應該擁有創造力。
沒有創造,不懂創新,循舊困舊的學生,難成大器,更不可能扛起匠學院、工程機械院的未來。
二炮局為何可以蒸蒸日上,地位越發重要,是因為他們的改良、創新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機制,二炮局內部的流水化生產、分工協作,已經達到了很高的地步。
而匠學院、工程機械院卻沒有實現完全的流水化作業,他們采取的流水化,只不過是正常工序的一個次序,先干完這個再干完那個,對接起來,而不是你干這個,我去干那個,他去做另一個,最后在一個流水線上組裝。
朱允炆走向公輸巧,欣慰地說“朕原以為匠學院、工程機械院的基礎還薄弱,不是談論這些的時候。可公輸院長能認識到這些,朕也就說上一說吧。只不過,只你們幾人還不夠啊。”
公輸巧驚呆了。
朱允炆擺出的架勢太大了,內閣,六部九卿,尤其是工部,更是來了三十幾號人,不僅如此,兵仗局、科技局、二炮局的人也來了,甚至連龍江船廠的人也來了,匠學院、工程機械院的副院長、博士等也紛紛到來。
人太多了,少說也有三百人,武英殿里戰的滿滿當當,后面的都擠在門板位置了。公輸巧很是不理解,自己不過是問個事,咋鬧這么大動靜。
解縉、楊士奇、鄭賜等人面面相覷,不明所以,這人數,都夠開個大朝會了
朱允炆嚴肅地看著眾人,清了下嗓子,沉聲說“公輸院長今日找朕問心,為何匠學院、工程機械院的監生缺乏創造,這個問題,由公輸院長提出來,合適,挺好,但工部尚書鄭賜,兵仗局、科技局的人,你們應該感覺到羞愧,匠學院在覺醒,你們卻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