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目光中閃過一絲擔憂。
沒錯,鄭和他們離開的時間太久了,他們現在到底在哪里,還剩下多少人,有沒有找到土豆、番薯、玉米,一概不知。
但朱允炆相信,相信鄭和,相信大明水師軍士,相信大明人能做到
朱允炆堅定地說「葉公,永嘉學派主張調查、了解然后再去談論。這大海之外的天地,你可并不了解,莫要說四年半,就是五年,十年航行也容得下。你應該等著聽好消息,鄭和一定會回來的。」
葉耕疑惑「他回來未來就能減少農稅」
朱允炆斬釘截鐵「沒錯」
葉耕呵呵笑了「若真如此,我可要多活一段時間,至少也得等到鄭和回來,是吧」
朱允炆握著葉耕蒼老的手,認真地說「鄭和回來之后,你會知道,全天下人都會知道到時候,葉公可不要驚訝。」
葉耕與朱允炆邊說邊笑,走走停停,終返回了山下的小村落里。
葉耕對于親和的朱允炆很是欣賞,拉著朱允炆進入了書屋,書屋里的書實在是太多了,幾乎堆到屋頂,一本本厚重的古書堆出了一座小型的圖書館,就連桌案上,也只留下了小小的筆墨空間,其他地方都是書。
朱允炆拿起一本古樸的臨川先生文集,翻看看去,只見
人君能敕正則治,不能敕正則亂,所以敕之不可以無,其為一也。時有難易,事有大細,為難當于其易,為大當于其細,幾者事細而易為之時也,故人君不可以不知幾。
這是王安石的大作。
作為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拗相公,他憑借著「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勇氣與魄力,開啟了一場繼商鞅變法之后的又一次全面變法。
葉耕掃了一眼朱允炆看的書,嘆息道「可惜拗相公沒有生在建文朝。」
朱允炆將書放下,搖了搖頭說「若拗相公當真生在我朝,朝廷也未必敢用他。」
「為何」
葉耕有些意外。
朱允炆笑道「因為拗相公不會用人啊,變法之事,絕非個人之事,他所選用之人,多有缺陷,甚至是小人,依靠著這些人,即不能提出建議,也不能推行舉措,即沒有反饋問題,也沒有及時跟進,只坐在上面,高高在上,籌劃執行,如此變法,又怎能成功」z
葉耕肅然,進言道「拗相公選人不當,確實害了變法。只愿朝廷選得良才,新政延續,造福百姓。」
朱允炆坐了下來,與葉耕坐論治國之道。
葉適等人在賦予永嘉學派內涵時,主張在史料中尋找富國強兵之道。葉耕踐行了這個思路,一生中閱覽了大量的史料,與朱允炆談論起歷史更是信手拈來,侃侃而談。
朱允炆通過與葉適的爭論,汲取永嘉學派的觀點與思想,思考如何使用永嘉學派這一柄利劍,劈開理學這一座大山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