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昭度驚恐的留下招討使官印,被王建‘禮送’至劍門關離開。
韋昭度回歸長安城,獲罪貶為洛陽留守。
......
伯祖能夠安離西川,韋扶風心頭欣慰,自從知道伯祖為他提親之時,他就涌生了親情的溫暖。
伯祖認可了他的才能,不因為他是庶出侄孫而漠視。
只是皇帝的旨意下的太晚了,韋扶風就算有心支持陳敬暄搞對抗,也是鞭長莫及,師出無名。
王建獲得招討使節印,還扣留了韋昭度的朝廷軍力,以及山南西道的數千屬下,‘合法’的繼續圍困成都,展開積極的陷城行動。
韋扶風知道成都支持不了多久,年內或許落入王建之手,而他也無力主動進攻王建,所能做的就是固本備戰,加強川南的統治。
......
抵達了黔州彭水縣,韋扶風一看彭水縣的城池破敗,與涪陵縣城差不多,難怪秦賊殘軍棄城走離。
當然走離的原因還有立足艱難,頂個賊名,遭到了黔州人,僚人族的敵視。
進入彭水縣城,韋扶風在州衙會見文武官員,這一次沒有自表在外的辛勞,而是直接詢問軍政,聽取建議。
官員們的建議主要是兩個,一是開辟更廣的商路,加大與僚人族的互通有無,二是擴建修繕彭水縣城,雄偉的城池能夠容納更多的居民,也能夠彰顯實力強大。
韋扶風聽了為難,建造城池可是大工程,川南軍的防御重心在北部,不但要修建很多軍堡,準岳父所在的涪陵縣城也要修繕。
在涪陵縣的州衙,與準岳父吃飯時,韋扶風提起了渝州刺史,說若非不能失信巴縣令,他就讓準岳父去往渝州做刺史。
準岳父卻是表態不想離開涪州,他已然有了治理涪州的方略,想踏實的在涪州造福一方。
準岳父不想離開涪州,韋扶風出于私心和防御需要,打算修繕擴建了涪陵縣城,最少修建一座宜居的州衙。
韋扶風的若有所思,黔州刺史張文成看出了是為難,他微笑道:“大人,黔州自己就可以擴建了城池,此時節不能農業,可以讓士兵與平民出力,不過凡是參與建城者,需給予一處居地。”
韋扶風恍然,微笑點點頭,只要不耗用別處的人力和財力,那可以付諸實施,而且這個辦法不錯,還能夠充實了城中居戶。
會見結束,韋扶風特意與魯青溝通,告訴了扶風軍的輪番軍制,讓魯青有個心理準備。
魯青表示沒問題,但請求建筑新城時期,能夠長留黔州,他與張文成已然勘定了新城規劃。
韋扶風答應了,他相信魯青不是有了異心,理解魯青是想做一件留名后世的大事。
修筑城池是留名的手段之一,例如成都城,后人都會知道是高駢擴建。
知道了新城規劃,韋扶風要來了藍圖,參與性的與魯青和張
(本章未完,請翻頁)
文成探討,他介紹了長安城的布局,也提及了洛陽城和其它一些城池,讓屬下借鑒修改。
韋扶風告訴兩人,不必拘泥整齊劃一的居坊,平民城區可以開放形勢的街路縱橫,留出便于商業的大片交易區域。
韋扶風在黔州留了一夜,次日一早離開去往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