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的伙食對于劉飛揚這個農家子弟來說,簡直算得上是豐盛。
冬瓜燉雞塊,一個炒韭菜,稀飯是玉米羹,主食是米飯和饅頭。
劉飛揚吃的很香,但是有些城里來的少爺,卻未必吃的習慣。
但是既然選擇了報名來到鄉下,就要做好了準備,畢竟來這廣闊農村就是來吃苦的。
不想吃苦,大學畢業就該留在城市里,不來就是了。
中午一點半。
平灣鎮的黨委書記易田、鎮長李哲終于是從縣里回來了,見面會也是開始了。
這一次,平灣鎮的大學生人才計劃團,總共引進了二十人,但是來的卻沒有那么多人。
劉飛揚之前數過,加上他,總共只有十三個人。
這其中,五個人是專門支醫的,三個人支農,剩下的五個人,包括劉飛揚,都是來支教的。
扶貧的本來有七個人,但是那七個人,都放棄了。
文主任在開見面會之前,就告訴了他們所有人,有些人的崗位,也可能會在這一次見面會之后,有所調整。
平灣鎮的黨委書記很年輕,是八零后,在世紀之初畢業于中原大學,是經濟法學院的高材生,在當時也是他們全村的驕傲。
高學歷,高智商,所以剛一畢業就成為了省委選調生,在縣委里工作多年,后來在復陽縣公開選拔基層鄉鎮長的考核之中,成為優勝人選,在東邊的河灣鎮工作了好些年,這才被調到平灣擔任書記。
劉飛揚其實也相當敏銳的捕捉到了這一點,因為之前來過平灣,所以劉飛揚對于平灣還算是比較了解。
平灣是革命老區,也是文化名鎮,但是平灣和附近鄉鎮一比,沒有石油,也沒有礦產,甚至連丘陵山地也是稀稀拉拉的,幾乎不占任何先天優勢。如果非要找出來一點,那平灣就一點優勢,耕地面積還行,但是在現代發展之中,平灣已經落后很多了。
而且,現在從中央到地方,都是實施精準扶貧戰略,平灣太窮了!
縣里調年富力強,有干勁,有抱負的易田來擔任黨委書記,也是為了狠抓平灣的脫貧攻堅任務。
平灣鎮的鎮長李哲,也是個八零后,是當初宛都農校出身,對于平灣這個大農業,大農村發展的地方來說,一個農校出身,熟悉農業農村工作鎮長,也算的上是專業對口了,而且李哲是一步步穩扎穩打當上鎮長的,對基層工作、業務都很熟悉。
大概是近兩年左右的時間,易田和李哲先后調整到位。
易書記先講話,整體上也是說
(本章未完,請翻頁)
了當前平灣接下來的中心工作,以脫貧攻堅任務為統攬,全面推動平灣鎮的各項工作。
李鎮長向在座的大學生們,介紹了平灣的基本情況,還有現在的經濟發展狀況。
大部分人對這等見面會,也沒太在意。
因為他們來之前,就報好了崗位,所謂術業有專攻,他們有的會被分配到鎮里的衛生院,有的會被分到農業農村服務中心,有的則是直接會被分到鎮里的小學,或者是村里的小學。
他們只用利用自身所學,來到這平灣進行實地實踐就好了,至于平灣鎮具體發展,未來方向,他們大多數并不太關心。
只有劉飛揚一個人認真的在拿著筆在記著一些東西。
大致上這些情況都介紹完了,接下來,可就是要到了真正要說他們這些人的崗位分配問題了。
“是這樣的。”就在此時,文主任站了起來,率先開口道:“大家可能最為關心的就是分崗位的問題。”
“本來按照鎮里的計劃,是五個支教,五個支醫,三個支農,七個扶貧的。但是在前不久,那幾名報名扶貧的同學,都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