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股,成為社員?”梁寬此時狐疑的看著劉飛揚,其實這個也不是什么新鮮名詞,現在農民成立的合作社很多,而且劉飛揚說的方式,相當通俗易懂,梁寬很快就明白了劉飛揚的意思。
可是這樣一來,其實相當于讓風險也讓老百姓承擔了。
這誰愿意?
“試試吧,我們先做做工作,看看能夠集中出來多少土地!”劉飛揚心中也有些沒底。
但是這工作早晚要做起來,不然就這么拖著也不是辦法。
“這樣吧,飛揚,其實我沒告訴你,我們大東堰在四組還有一部分土地,是集體的,也就是村集體的共同財產,既然你這么說了,那就承包給張永富,也不要錢,就按照你說的,用土地入股,等到賺錢了,讓張永富給村子里分紅!”吳大強在此時也是開口了。
作為整個村子里的老支書,吳大強顯然更明白,來個劉飛揚不容易,而且,來個想干事,能干事的劉飛揚更不容易。
這個種桃,無論成功與否,都要做起來。
做起來,成功了,對于整個大東堰村來說,都是好事。
這是個示范效應,足以證明種地也是有出路的,而且一旦成了,也說明了另外一點,他們大東堰不是不能致富,只不過是沒有選對路子。
哪怕是沒有做起來,失敗了也無所謂,農村人,要是沒有點折騰的想法,真就這么一直窮下去?
總結經驗從頭再來就是了。
而且,村子里也
(本章未完,請翻頁)
的確有土地,大東堰村地廣人稀,家家戶戶人均耕地面積都很大,當初在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時候,大家都能夠分到大量的土地,可盡管如此,還是有一部分土地沒有分下去,就成了村集體的資產。
這一次,張永富看中的是三組,四組的土地,其中沒有分下去的地,有一部分,就是在四組,大概是四五十畝的樣子。
這些地,之前也租給了村子里一個種地的農戶,價錢也是四百。
可是這些年,種地不掙錢,有時候遇到極端惡劣的天氣,甚至還要賠錢,這樣一來,那家農戶早就不想種了,遇到吳大強的時候,和吳大強說了好幾次,要把地重新退回來。
這下剛好,直接將地租給張永富就是了。
“好!”劉飛揚聽到這話,當然很高興。
有了村集體土地的示范效應,說不定大家都會踴躍支持。
老王此時也是開口了:“飛揚,我老王在四組也有十幾畝地,別嫌少,我就按你說的,加入合作社,入股!”
有了吳大強和老王的帶頭,村兩委班子也是多了些信心。
這樣一來,做老百姓工作,也就好說的多了,畢竟有村干部背書,大家也都會更加信任些。
而劉飛揚,則轉身又去找了張永富,向他說了成立合作社和土地入股的事情。
張永富對此倒是沒有排斥。
不用出地租錢,相當于是減少了前期的風險,張永富巴不得這樣減少他的風險。
而且劉飛揚也說了村集體土地和老王的十幾畝地的事情。
這讓張永富格外驚喜,也相當意外,這對于他而言,無疑是個大好事,因為有了村班子的背書,接下來的租地就容易多了。
張永富當天晚上就要留劉飛揚在家吃飯,劉飛揚卻擺擺手拒絕了,他來找張永富可不是為了吃飯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提醒張永富,種桃的事情宜早不宜遲,不能耽誤。
要知道,現在已經快八月十五了,即將進入深秋,天很快就轉涼了,而現在,正是趁著天氣晴好,開始栽種樹苗的時候。
而這幾天,劉飛揚也是發動著村兩委班子,讓他們加快宣傳力度,同時仔細統計有意愿集中租賃土地的群眾,這樣保證兩邊都不耽誤事,而這當然,也需要張永富提前做好準備。
尤其是,錢的準備。
張永富信誓旦旦的對著劉飛揚保證,他肯定會在土地集中之前,做好資金上的準備,這個實力,張永富當然有。
聽到這個保證,劉飛揚也不再多問,他也不會懷疑張永富的實力,而是直接離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