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是藏不住事的,但凡村里有個任何風吹草動,立馬就會傳的沸沸揚揚。
村子里新來的小劉書記,聯合著村子里的“首富”張永富,要開始租地種桃的事情,很快就在村里傳開了,這下,村子對這個小劉書記是更加熟悉了。
隔三差五,小劉書記都要上一上他們大東堰村的頭版頭條,而且,關鍵是,小劉書記成了農村婦女茶余飯后的談資,一個個還要上門張羅著給小劉書記說門婚事。
種桃的事瞞不住,怎么種桃的事,就更瞞不住了,包括張永富出資租地,出價三百,吳大強決定將村集體土地集資入股,老王也是將自己的十幾畝地入股的事情,全部都傳開了。
家家戶戶都在盤算著這筆賬,作為村子里消息最為靈通的劉大華,自然也知道了,而且,劉大華當日就上了門,找到了劉飛揚。
“小劉書記,俺老劉家在四組也有十幾畝地,我也要集資入股,加入合作社。”劉大華當日就在村部和張永富,吳大強按了手印,蓋上了村子里的章。
也是在劉大華找上門的當天,村部開始發布公示,即日起,接受三組,四組群眾前來辦理土地租借手續,簽訂合同,要錢的當場給錢,每畝地三百元一年,不要錢的,可以加入村集體成立的合作社,用土地入股,按照每畝地四百元入股,等到桃子掛了果,賣了錢,就先行給付本金四百元,若有盈利,就按照入股的土地,計算并發放分紅。若是賠錢了,共同承擔損失。
這個的公示在每個村民小組都貼了公示。
而且,話也沒說絕對,在公示的最后一句,劉飛揚還加了個“今后還會引入其他項目,還會有流轉土地的需要,其他組村民可以等待接下來的項目,進行入股。”
種桃只是第一步,大東堰村的底子太薄了,一個種桃的項目救不了大東堰,也救不了大東堰200多戶的貧困群眾。
而且,這一次考慮到了貧困群眾,村兩委班子主動上門,動員那些沒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尤其是一些老兩口,或者是因病,因殘致貧的貧困群眾,讓他們先行加入這次土地流轉的群體中。
這幾類的貧困群眾,致貧的原因,歸根結底就是因為沒有勞動力,或者勞動力少,沒有勞動力,地當然也種不成,放著也有大部分在荒廢著,集中出去了,至少還能夠收點錢。
而且,劉飛揚也和張永富商量好了,桃園種起來后,肯定也是需要雇傭一部分工人的,而雇傭工人,那就首先要從貧困群眾這個群體中先找
(本章未完,請翻頁)
。
這樣一來,那部分群眾,就可以就近在家打工,又是一份收入。
.......
公示出來了,劉大華也做了表率,再加上有些不在家的群眾,也不在乎那一畝地多的一百塊錢,土地集中流轉的事情,竟然比他們想象的都要順利的多。
公示出來的當天,就有很多群眾直接找上門來,要將自家的土地流轉給張永富。
這樣一來,之前計劃的一百畝土地,很快就是達成了目標。
但是后來,集中的速度就慢了起來,還是有村民覺得一畝地三百塊錢太少了,不愿意讓出土地。
不過這個也不勉強,完全都是自愿,租賃不租賃,都是群眾們自己的意愿。
最后,基本上三組,四組的地,集中起來,有個二百畝地左右的樣子,這個結果,大家其實都很滿意。
張永富也不敢冒著那么大的風險,二百畝地,算下來基本上一年地租錢,也要三四萬,這其中還包含著村集體的那幾十畝不需要給錢,和部分以土地入股的土地。
但是就這,沒買樹苗,沒開始種樹,三四萬就已經沒了,取得的就只是這些土地一年的使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