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怎么想的?”劉飛揚一聽他想要發展產業,登時就來了興趣。
“是這樣的,小劉書記,我之前養過豬,對養豬還很有經驗,你上次給我說了那么好的政策,又是可以免息貸款,又是可以教授技術的,我就感覺這個政策非常好。”王清力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說著。
“我家后院就有一個廢棄的豬廠,是之前我一個自己家的弟弟的廠子,承包下來,也不會花太多錢。”
“之前,你給我宣講這些政策的時候,我還沒有想著自己發展點啥,但是這幾天,我想清楚了,也不能就這么一直窮下去,一直吃著國家的救濟糧生存,所以我想自己養豬,我養豬有經驗,應該不會賠本。”
王清力將自己的情況和想法和盤托出。
劉飛揚點了點頭:“好,那既然這樣,我們就好好來聊聊。”
兩人從下午兩三點,一直聊到了晚上,王清力還意猶未盡。
劉飛揚也沒有想到,他打開了話匣子,竟然也會如此健談。
而且更讓劉飛揚驚喜的是,王清力竟然也是“專家”!
沒錯,是專家!
如果說張永富是種桃專家的話,那么王清力就是養豬專家。
王清力對養豬有著清晰的規劃,比如承包廠子需要多少錢,開始養豬需要多少錢,飼料需要多少錢,總共下來需要多少錢,他自己可以拿出來多少,還有多少缺口?
怎么養?豬生病了怎么辦?
現在豬的市場價格需要多少錢?
總而言之一句話,劉飛揚只能用專業來形容。
看來還是實踐出真知,大家都是在農村摸爬滾打,所以對此經驗可謂是異常豐富。
關鍵是王清力有過成功的經驗,當時救治自己的老婆,都是王清力當時養豬攢下來的錢。但是沒想到,一場大病不僅帶走了他的妻子,還帶走了他前半生奮斗的所有積蓄,而且還讓他背負上了巨額的外債。
沒錯,巨額的外債。
這樣是王清力一直到現在都沒有翻身的原因,也是他被納入貧困群眾的原因。
而這一次,毫無疑問,扶貧的好政策給了他重頭再來的勇氣。
劉飛揚聽完之后很受鼓舞。
但是同時,又一個問題出現了。
扶貧小額信貸只有五萬元,但是養豬毫無疑問,是個巨大的投入。
單單是王清力初步算了一下,就需要前期投入將近二十萬元。
這錢從哪來?
而且不久之后辦的培訓班,側重于種植培訓,養殖培訓的計劃在后面那一期,還需要很長時間。
劉飛揚思索了片刻,將王清力需要解決的所有問題,都是記在了自己的本子上。然后就讓王清力回去等消息了,而且養豬是個技術活,前期還需要一定的準備。
就先給王清力了一些時間,讓王清力先去準備。
而
(本章未完,請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