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就是需要劉飛揚去幫忙協助解決的問題了,那就要他一個個的去解決。
........
可是還不等劉飛揚去解決這些問題,農業種植技術培訓班已經是開班了。
大東堰有89戶貧困群眾家里的勞動力去參加了這個培訓班。
之前劉飛揚入戶過的韓夏,也去參加了農業種植培訓班。
而李剛,也是去參加了香菇種植技術的培訓班。
雖然李剛說不想再折騰了,但是他內心那股沖動還是在的,他就是個不甘于平庸的人,哪怕是失去了一根手臂,也是如此。
韓夏則是沖著每天三十元的補貼去的,畢竟,現在家里沒有了勞動力,幾乎是一分錢都不進的狀態,學技術還給補貼,她當然會選擇參加。
劉飛揚和村兩委班子一塊將他們這些貧困群眾組織了過去,確保他們都參加了培訓班之后。
劉飛揚再度找到了易田。
李哲不在,他又作為農業領域的專家,被復陽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抽調去了。
“這個問題,應該也不難解決。”易田聽完劉飛揚的話,轉身坐下,撥通了一個電話號碼。
不多時,就掛斷了電話。
“錢的問題解決了。”易田言簡意賅。
他剛才是和鎮里的農村信用社的同志打了電話,咨詢了關于貸款的政策。
原來,貸款政策也不就是只能貸五萬。
只不過現在政策剛剛鋪開,很多政策還沒有細化落實到位,目前雖然只提供這一項貸款政策,但是接下來還會推出更多的貸款項目。
就比如說,想要貸款的額度更高的話,也有貸款額度更高的項目。
但是貸款的額度更高,意味著銀行要承擔的風險更高,所以就不是全額貼息了,會收取一部分利息,但是要遠遠低于普通貸款的利息。
財政還是會補貼一部分利息。
“這樣也行,畢竟貸款那么多,銀行也不可能全部把風險放給自己承擔......”劉飛揚點了點頭,表示理解。
錢的問題解決了,那么接下來培訓的問題。易田也是輕易的將之解決了。
因為養殖的風險太大,要比種植的風險更大。而貧困群眾本身承擔風險的能力就很低,所以縣里雖然也有開展養殖培訓班的計劃,但是最終為了審慎起見,還是決定要緩一緩,不會在整個縣的所有鄉鎮鋪開。
但是縣里有相關的培訓,主要是為了輪訓一些已經開始在發展養殖項目,而且還頗有一定規模的農戶。
但是易田表示,如果王清力有這個意愿,也可以去縣里參加培訓。
“易書記,還是您協調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劉飛揚由衷的贊嘆了一句。
“你小子少拍馬屁。”易田笑呵呵的回了一句:“這下問題解決了?”
“解決了。”劉飛揚心滿意足的點頭。
“行了,回去工作吧。”易田點了點頭,又滿懷期待的對著劉飛揚囑咐了一句:“飛揚,回去好好干,我希望你能帶著大東堰村的群眾脫貧致富,你有這個能力,不要讓我和鎮長失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