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滿洲老兵悄無聲息的摸了上去,將明軍的那幾個夜不收一一剪除掉。隨后,他們繼續向南探索,如荒野群狼般狩獵著那些防備不足的獵物。
前半段,他們進行的很是順遂,在接連解決掉了明軍的十來個夜不收后,他們已經可以依稀見得明軍一處營盤的火光了。前出的滿洲老兵將好消息送回,伊巴格圖下意識的舔了舔嘴唇,露出了殘忍的笑意。但是,等他親眼看到那些火光時,一股不祥的預感當即便在他的腦海中炸開。
“不對啊,這個距離竟然能看到那么多的火光,海寇難道不睡覺的嗎?”
似是為了印證他的猜想,一個滿洲老兵在匍匐前進的過程中,一支鳴鏑的尖嘯撕裂了暗夜的沉寂。緊接著,越來越多的鳴鏑將滿身營火的巨獸一并喚醒。而伴隨著距離他們最近的那只巨獸的驚醒,更多的巨獸也嗅到了他們身上的體臭,利齒外呲、鉤爪犁地,充斥著血腥的目光令人不寒而栗。
“撤,快撤!”
伊巴格圖很清楚,夜襲的關鍵在于突然性,一旦敵軍察覺,八千對一百五十,任他們有三頭六臂沖進了營盤也只會落得個被砍成肉泥的下場。
得了命令,白甲兵們匆匆上馬奔逃,待他們逃回江山縣城時,清點人數卻少了十來個。以他們的經驗和騎術,當不至掉隊。這么看來,大抵是落入了明軍之手,生死已是難料了。
“海寇極為警覺,夜不收大概是正常的兩三倍之多,根本就不可能不被發覺。”
損失了十來個戰兵,看上去不多,但問題這些傷亡全部都是有伊巴格圖承擔的,他作為巴牙喇甲喇章京其實也就只有一百五十個部下而已,一口氣就沒了十分之一的部隊,怎能不心疼。而且,巴牙喇營的白甲兵完全不同于普通八旗軍,他們都是從滿洲八旗和蒙古八旗中千挑萬選出來的精銳,是滿清這把屠刀上最為鋒利的刀尖,漢軍八旗連遴選的資格都沒有。
清朝前期,各旗均有巴牙喇營,其中上三旗守衛宮城,下五旗守衛各王公府邸。至順治十七年,清廷將大批帶有滿洲色彩的名稱變更為漢名,其中巴牙喇營就是大名鼎鼎的護軍營。后來到了雍正年間,他們更是正式轉化為禁衛軍,與豐臺大營、步軍營鼎足而立,構成滿清防衛京畿的三大精銳部隊中最核心的一支。
伊巴格圖的說法立刻得到了他的上司覺羅雅布蘭的肯定。比之前者,后者不光是有宗室的身份,更是曾一箭射殺張獻忠的滿洲神射手,其人說話的分量莫說是阿克善、阿玉錫了,就算是噶達渾和阿商格也要估量一二。
聞言,濟度當即肯定了夜襲失敗的原因并非巴牙喇營的說法。至于黑鍋,明軍背起絕大部分的同時,在場的漢軍旗將校們也難辭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