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案,乃是源于永歷六年的衡陽大捷。衡陽大捷,李定國陣斬尼堪,威震天下,湖廣士紳景從,其中如郭都賢、周堪賡以及剛剛被押入大堂的陶汝鼐等人前往南岳衡山紫蓋峰下九仙觀拜謁李定國,共同商討“起義兵逐清吏”之事。李定國后來遭孫可望排擠,被迫南下,但是這些士紳卻大肆串聯了起來,準備等李定國的大軍再度北上便起兵響應。
奈何,到了轉年二月,知曉并參與此事的前南明役吏潘正先向清廷方面首告,揭發陶汝鼐等人的反清罪行。于是乎,清廷的偏沅巡撫金廷獻便大肆逮捕參與者,將他們關押于真武宮。
但是,金廷獻在審訊時沒有查到關于“衡山會晤”的事情,包括原江西巡撫郭都賢、原工部侍郎周堪賡和道紀司都紀、浮邱山道長李純陽、衡山九仙觀道長李皓白、梅山峒蠻兵首領屠汝銘在內的大批抗清人士都沒有被清廷發覺他們參與此事。隨后,一番商議,便決定在外由對洪承疇有恩的郭都賢出頭活動營救,而另外的一些則繼續秘密聯絡和組織抗清斗爭事宜。
從永歷七年二月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兩年多的時間了。郭都賢幾次三番的出頭,總算是即將有了一個著落。此番既然是公開審訊,他干脆也直接到此觀審,只見的那一眾士紳多已經被押解下去了,只留下了先期需要提審的人等,包括陶汝鼐在內的數個士紳。
遠遠看去,陶汝鼐很明顯的清瘦了良多。郭都賢與陶汝鼐“生同里、長同學、出處患難同時同志”,素來是相交莫逆。此番見得同志好友顯然是在獄中沒少受苦,人群之中的拳頭當即便握得緊緊。奈何,他不過是一介士紳,無拳無勇,能夠利用聲望組織起抗清義軍,但是義軍終究是義軍,實在沒辦法與清軍的正規軍相比,更別說是這里還有洪承疇這么個人物坐鎮,亦是徒增奈何。
這一遭的洞庭舉事一案,說起來還是與李定國相關。奈何李定國大軍南下,在兩廣倒是打出了一片天地,并且與鄭氏集團的陳凱實現了聯手。可是對于他們而言,卻始終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只能在此作為清廷刀俎之下的魚肉而已。
被告押上了大堂,緊接著,作為原告的潘正先便被傳了上來。郭都賢與此人并不相識,否則也不會成為漏網之魚,但是此間看得,卻是一個衣衫華貴,頗有幾分富態的員外倒著小碎步,隨后恭恭敬敬的向大堂上的洪承疇行了一個大禮。
“小人潘正先叩見經略老大人。”
頭磕得那叫一個砰砰作響,郭都賢見得此人日子過得愜意,憤恨更甚,早已是目呲欲裂。然則,此間正是洪承疇的衙署所在,也不敢發作,只得是心中一陣的咬牙切齒,暗自發著日后事態平息了,找人將這廝千刀萬剮了的狠心,也僅此而已罷了。
原告被告上堂,洪承疇便開始坐堂問案。案件,是從潘正先首告陶汝鼐等人串聯謀反開始的,便由那潘正先率先開口控訴,將他所知的一一道來。
這案子,已經折騰了兩年多了,潘正先早已對此早已是記得滾瓜爛熟了。此間,洪承疇一旦出言問及,潘正先便一股腦兒的將那些爛熟于心的說辭娓娓道來,全無半點兒磕磕絆絆的,順暢得就像是被先生打過幾十次手板兒記下來的,看樣子是一輩子都忘不了了的。
潘正先娓娓道來,將他如何發覺陶汝鼐等人密謀造反的事情一一說給了洪承疇聽。這邊,洪承疇依舊是聽著,下面自然有文書將潘正先的供詞記錄在案。隨后,待那潘正先說罷了,洪承疇又示意陶汝鼐等人對此事進行辯解。于是乎,雙方就這樣在大堂上你來我往,一直說到了洪承疇都有些犯困了,才算是告一段落。